国际上学龄前儿童久坐指南的研制

一、国际上学龄前儿童久坐指南的研制

为保证儿童体质健康、促进体质发育,使身体活动最大化发挥积极影响和益处,2018年1月,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牵头制作完成国内首部《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1》),针对6~17岁儿童青少年群体,建议每天至少累计达到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更多的身体活动会带来更大的健康收益;每天视屏时间限制在2小时内,鼓励儿童青少年更多地动起来。国外针对3~5岁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的最新指南是由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于2018年11月发布的《美国人身体活动指南》(第2版)(以下简称《指南2》),建议学龄前儿童全天处于活跃状态,以促进生长发育。

然而,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都存在普遍不足的现象。加拿大研究组“活力健康儿童全球联盟”在2014—2018年进行的3次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调查中发现,全球始终只有27%~33%的儿童青少年能够满足WHO“每天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推荐量。我国2016年和2018年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报告中,身体活动指南推荐量的达成率分别为18.4%和13.1%;而另一项用加速度计测量的中国城市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状况的研究发现,仅有9.4%的男生和1.9%的女生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要求。可见,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仍然是21世纪公共卫生领域最大的挑战之一。回溯世界各国指南发布的时间历程、生成动因和演变轨迹,揭示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优势和不足,对于更新和完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充分发挥指南在大规模人群身体活动促进中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参与,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除美国2008指南外,其他指南均规定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强度为中到高强度或至少中强度。瑞士2009指南用举例的方式给出了身体活动强度要求(至少相当于快走或者骑自行车),实际上也相当于至少中强度的身体活动水平。美国2008指南第1次指出每天60分钟以上的身体活动中至少包括3天高强度身体活动,提高了对身体活动强度的要求。此后,50%的指南都给出类似的高强度身体活动规定。除丹麦2014指南和德国2016指南规定强壮肌肉和骨骼活动应该达到高强度外,其他指南没有将强壮肌肉骨骼的活动强度做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