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睡眠措施与建议

第四节 学龄前儿童睡眠措施与建议

目前两个公认的调节睡眠的影响因子,一个是生物钟,另一个是睡眠自我平衡。也就是说:睡眠的一个重点是要规律,另一个重点是要睡够。

2017年,诺贝尔生物学和医学奖从生物学角度得到了证实,人体的确存在昼夜节律的生物钟。多种生理指标如体温、耗氧量、血压、白细胞数、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其他多种激素的含量,都具有昼夜节律。我们的睡眠和日常活动与昼夜节律的生物钟相互协调一致,定时起床,定时睡觉,才能获得良好的睡眠效果,达到恢复体力和活力的目的。如果经常打断睡眠规律,就会对身体原有形成的规律造成破坏,还容易引发睡眠障碍,失去自主入睡的能力。儿童期是孩子重要的发展期,他们不仅会快速发育,同时他们也会学会、养成重要的生活、生理习惯。如果孩子假期每天睡眠时间都不一样,那么规律全乱,开学后,孩子又需要很长时间去调节生物钟,这个过程就会造成起床困难,课堂上犯困,学习效率低,甚至因为迷糊出一些危险。

孩子每天习惯睡多久,每个家长肯定了然于胸,但是有时候孩子因为不上学不上班,很多家长就觉得让孩子多睡一会儿好,其实不然。睡眠过多时,人体的血液循环会比较慢,大量的氧气和营养不能够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大脑出现明显的衰退,记忆力和脑力都会下降,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

英国基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领衔的荟萃分析发表在著名心血管领域杂志JAHA上。研究汇总了包含超过300万参与者、24万例死亡病例的74项研究后发现,如果睡眠时长超过本年龄段的时长,会影响那些健康因素,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生物钟对人的影响真的就是这么大,但是调整生物钟又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即便是一家人也很难保持步调高度一致。孩子的睡眠也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是全家人的事。如何合理规划孩子的入睡和起床时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