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幼儿身体活动指南发展及特点
自1990年以来,很多国家受到超重和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的人口健康问题困扰,开始重视身体活动对于防控慢性病的价值,将身体活动作为除饮食和营养、戒除烟酒之外的主要健康促进措施。为此,各国纷纷出台面向全人口的健康促进政策,其中身体活动指南是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起到凝聚行业共识、推动公众教育、引导机构服务标准的作用。1995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联合美国运动医学学院最早发布了面向成年人的身体活动和健康指导建议。在幼儿肥胖发生率同样持续上升的趋势下,自2002年以来,国际上的行业协会和各国政府共出台了近20份面向6岁以下幼儿的身体活动指南。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将身体活动、久坐行为与睡眠统称为24小时运动行为,然后发现在24小时内改变一种运动行为将需要从另一种运动行为得到补偿,单独运动行为对健康的好处可能会产生误导。例如,如果一项干预措施成功地增加了孩子每天30分钟的身体活动,那么其他运动行为所需的时间就会减少30分钟。有研究指出久坐行为可能是独立的健康风险因素,并不会因为身体活动的增加而降低久坐行为的危害。所以在对影响身体生长的研究中不能只探讨每种行为的单独作用,因为一种“不健康”的运动或饮食行为可以减少另一行为的健康益处。因此,应该考虑采取综合方法来了解运动行为对健康的益处。
所以自2016年开始,以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为首推出了涵盖幼儿身体活动、久坐行为、睡眠等的幼儿24小时活动指南。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也推出了幼儿24小时活动指南,使得国际幼儿身体活动指南的研制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08年由美国发布《身体活动指南》,这也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针对儿童身体活动指南的建立和完善。经过10年的研究,在运动健康这个领域也取得了很多新的研究进展,运动对于健康影响的方方面面有些得到了进一步证实,有些取得了新的突破。经过10年发展,全球社会也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也将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运动行为。因此,美国政府和专家在2018年更新了第二版《身体活动指南》,这也是在深入研究过去十年运动与健康最新研究进展基础上,对于2008版指南进行了全面修订和更新,其中最核心的运动建议并没有实质变化。
美国2018版《身体活动指南》针对3~5岁儿童,规定应全天处于活跃状态以促进生长发育,并且每天至少3小时。并对幼儿身体活动形式进行分类:结构化身体活动和非结构化身体活动两类,也给出了相应的身体活动推荐量。结构化的身体活动,至少60分钟。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注意力时间相对较长,身体运动技能转折期相对较多,所以结构化的身体活动时间也相对较长,至少要进行60分钟的身体活动,才能达到发展多种基本技能的目的。非结构化的身体活动60分钟至几个小时。非结构化的身体活动是儿童探索世界的主要途径,要求活动60分钟以上甚至几个小时,以达到儿童探索世界和开发思维的目的。
世界各国身体活动推荐量如表1-3所示,通过分析各国幼儿身体活动指南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对幼儿适宜的身体活动量、活动强度、活动内容、久坐时间、屏幕时间等方面的建议,基本形成了几项国际共识:
第一,幼儿适宜的身体活动量是每天累积达到3小时。绝大部分国家的指南都建议幼儿每天应累积达到3小时的身体活动量。其中,身体活动指的是包含骨骼肌活动产生能量消耗的任何身体活动,包括了日常活动、休闲活动和体育运动等多种活动形态。其中美国运动和体育教育协会(NASPE)的指南提出了幼儿每天的身体活动中还应包含至少30分钟(1~3岁)或60分钟(3~5岁)的结构性活动,强调了动作教学对于促进幼儿动作发展、提高自主游戏中的运动量和挑战性的重要价值。
第二,幼儿适宜的活动强度是每天1小时的“积极玩耍”。对于5岁以上儿童,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反映了绝大多数指南的共识,即5岁以上儿童每天应累积达到1小时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量,且每周应该有至少3次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增强肌肉和骨骼的活动。对于5岁以下幼儿,澳大利亚、爱尔兰、芬兰和加拿大运动生理协会建议幼儿每天应累积达到1小时以上的充满活力的玩耍或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其余国家和行业协会则回避了对5岁以下幼儿给出明确活动强度的建议,原因是幼儿阶段的身体活动往往呈现出随机的、自发的、非结构性的特点,不像学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那样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稳定维持一定强度的活动,因此难以用强度来衡量,也难以用仪器准确测量。
第三,幼儿适宜的活动内容是丰富有趣的身体活动。各指南列出了许多适宜幼儿的活动内容,总结起来大致包括如下类别:多种跑跳等移动性活动;使用球和球拍等体育器材、推拉等操作性活动;在垫子上翻滚、平衡支撑、旋转等平衡性活动;捉迷藏、捉人游戏等经典体育游戏活动;荡秋千、跳蹦床、攀爬、玩单杠等使用儿童体育游乐设施的活动;挖掘、建造、攀爬斜坡等沙土活动和户外自由活动;过家家、表演或创造性的游戏;骑自行车、滑板车等使用交通工具的活动;走路去幼儿园、公园、家、上下楼梯等出行活动;游泳、体操、滑雪等运动项目活动;在森林和公园里散步、捡树叶、寻宝等结合自然资源的户外活动;跟着音乐跳舞、亲子游戏、玩气球等休闲娱乐活动;园艺、整理购物袋、叠衣服、收拾屋子、帮助他人等日常家务劳动。
第四,幼儿每次久坐时间和每天屏幕时间不超过1小时。各国的指南纳入了久坐和屏幕行为建议,因为国际实证研究表明,久坐和屏幕行为是超重和心理健康问题的独立风险因素,其中久坐行为指的是清醒时候采取坐姿或仰姿、能量消耗小于1.5能量代谢当量(MET)的行为。绝大多数国家在指南中提出了幼儿每次久坐时间和每天屏幕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建议。其中,德国的建议最为苛刻,要求每次久坐时间和每天的屏幕时间都不超过30分钟,而且3岁以下幼儿禁止屏幕时间。相比之下,新加坡、瑞士、美国医学会对屏幕时间的限制最宽松,提出每天的屏幕时间不超过2小时。此外,美国医学会(IOM)的指南还提出,在幼儿清醒的时候,每小时至少应有15分钟的身体活动。
第五,幼儿适宜的睡眠时间为每天10~14小时,且起居时间固定。各指南普遍提出,1~2岁幼儿应达到每天11~14小时的高质量睡眠,且白天需要午休或休息至少一次;3~4岁幼儿应达到每天10~13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白天可以没有午休。另外各指南还普遍提出,幼儿每天的起居时间应当固定。
表1-3 各国和各机构儿童身体活动指南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