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的生理基础——大脑

一、睡眠的生理基础——大脑

大自然中,动物们的活动与大脑的工作是紧密相连的,如蜜蜂采蜜、候鸟迁徙以及海洋哺乳动物周期性上浮水面换气等等行为,都是依靠“大脑”的工作来完成的。

人类亦是如此,大脑作为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从情绪、感知到语言、运动参与了人类所有的活动。大脑如此高能,多年来自然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也影响了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的发展,使大脑的秘密更多地被我们认识到它的可塑性、相似性等特征,从而帮助我们正确应对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紧张、焦虑以及告诉我们如何对抗压力、增强记忆力等等。如果大脑的某一部分受到了损伤,那么受它管辖的某一个功能将会失灵。例如,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患运动性失语症,虽然与发音有关的肌肉未瘫痪,患者却不能说话;若视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患失写症,虽然手部及其他运动功能仍然正常,但不能做书写、绘画等精细运动;若听觉性语言中枢损害可患感觉性失语症,病人能听到别人讲话,但不理解所讲的内容。

(一)大脑的生理结构

大脑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被头骨保护在人的颅内,是调节机体功能的器官,也是意识、精神、语言、学习、记忆和智能等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为人类大脑的最大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脊椎动物的端脑在胚胎时是神经管头端薄壁的膨起部分,以后发展成大脑两半球,主要包括大脑皮质、大脑髓质和基底核等三个部分。大脑皮质是被覆在端脑表面的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皮质的深部由神经纤维形成的髓质或白质构成。髓质中又有灰质团块即基底核,纹状体是其中的主要部分。人体功能在大脑皮质上有定位关系,如感觉区、运动区等在大脑皮质上都有对应位置。实现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和调节躯体运动等功能。

端脑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大脑左、右大脑半球由胼胝体相连。间脑由丘脑与下丘脑构成。丘脑与大脑皮质、脑干、小脑、脊髓等联络,负责感觉的中继,控制运动等。下丘脑与保持身体恒常性,控制自律神经系统、感情等相关。

图5-1 大脑结构图

(二)大脑的工作原理

大脑的任务是对周边的世界做出反应并与之发生关系。大脑的重量仅有1.35千克,然而他却是人体器官中最发达的那一个。

人在活动时,左右两个大脑都在工作,胼胝体的纤维束将它们相连。其作用是联系两个同时刺激的相距较远的神经元,让人深入思考要做的和要想的事情。女性的胼胝体的密度大于男性,这意味着女性大脑的两个半球可以更均衡地工作。人在活动时,都是用右脑处理视觉和空间信息,从而得以捕获“全景”。右脑更关注场景和情景,左脑更倾向于处理细节、分类和线性排列的信息;在学习新东西时,右脑更为活跃,一旦知识变得容易理解、需要继续努力熟悉它时,左脑的作用就更大。右脑与皮层以下部分的大脑区域联系十分密切,富有情感,能够更好地理解谈话表达的情绪。和男性相比,语言对女人来说更富有情感意义。每个脑半球都有额叶、顶叶、颞叶、枕叶,他们都拥有独特的功能。女性颞叶神经密度大,颞叶在语言方面有很好的功能。通常,小女孩比小男孩早大约6个月讲话,在语言能力发展方面,女孩相较于男孩能更多地激活左海马体,男性在视觉和空间感知觉方面更强,他们能更多地激活右海马体。额叶体积占到人脑的五分之一左右,但却是人体大脑发育最慢的一块区域。在额叶的最前端是前额叶皮层,有关于认知、行为、情感等复杂的能力,它会确保人类依据道德体系采取行动,是发挥移情作用的一部分。前额叶皮层由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眶额皮层组成。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与高级思维、注意力及短时记忆高度相关,是大脑最后一个发育完全的部位,也是最先衰退的脑域。眶额与大脑中处理感情的区域关系密切,尤其是杏仁体产生的情感,它在人生的早期就已经发育完全。

现在我们粗略地知道了大脑的工作原理,了解到大脑在我们日常活动的状态下是高负荷的运转状态。当我们睡觉时,我们的大脑在做什么呢?我们每天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假如我们能活到90岁,那我们将近有30年的时间都用在睡觉上。《睡眠与大脑》一书中讲到,当我们在睡眠时,我们的大脑其实并没有进入“关机”状态,当我们处在“睡眠”时,我们的大脑在这个过程会获取很多的东西。我们的身体可以得到休息(保护神经细胞),我们的大脑在整理、收集和加工信息有了充足的时间(记忆细胞新陈代谢的过程)。脑成像研究表明,大脑在睡眠过程中会进行记忆再激活、重演以及重组。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纺锤波对记忆力的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白天学习的内容很多,晚上睡觉时纺锤波数量就比较多,且纺锤波的数量越多,醒后回忆结果越好。所以说,我们需要充足的睡眠,尤其是在需要完成高质量的活动的时候,我们需要高质量的睡眠,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大脑充分地整理、收集我们已经学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