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素的缺乏与过量
(一)蛋白质的缺乏与过量
蛋白质摄入量不足或质量低,会造成营养缺乏病,导致营养不良。由于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早期阶段,容易出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情况。蛋白质缺乏的临床表现为疲倦、体重减轻、贫血、免疫和应激能力下降、血浆蛋白质含量下降,尤其是白蛋白降低,并出现营养性水肿。当人体蛋白质丢失大于20%时会导致死亡。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负担,使组织蛋白质加速分解,阳离子(钠、钾等)丢失和脱水使人感到不适,并且造成膳食蛋白质的浪费。蛋白摄入过量也会加速骨骼中钙丢失,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过量的蛋白质还会造成酸性代谢产物增加肝、肾的负担,造成肝、肾的肥大并容易疲劳,使幼儿原本就未发育完全的肾脏超负荷劳动,最终可能会压垮脆弱的肾脏。
(二)碳水化合物的缺乏与过量
一般情况下,人类不易出现碳水化合物缺乏,即使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足时,通过糖原的异生作用可将蛋白质转化为糖原以维持机体需要。当机体缺乏碳水化合物而动用大量脂肪时,会因脂肪氧化不全而产生过多酮体,造成酮中毒危害身体健康。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量会妨碍机体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需要,使血脂含量升高,增加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风险。
(三)脂类的缺乏与过量
人体脂肪长期缺乏时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发生营养不良、生长迟缓、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长期缺乏亚麻酸对调节注意力和认知过程有不利影响。摄入的脂肪过多会造成肥胖,并且高脂肪膳食很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发病率升高。
(四)维生素的缺乏与过量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脂溶性溶剂中,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同存在,在肠道吸收时随脂肪经淋巴系统吸收,从胆汁中少量排出。摄入后大部分储存在脂防组织中,其缺乏症状出现缓慢,当大剂量摄入时则易引起中毒。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当摄入过量时,会很快从尿中排出;当供给量不足时,容易出现缺乏症状。
(五)矿物质的缺乏与过量
部分矿物质的生理需要量和中毒量范围很小,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中毒。
(六)水的缺乏与过量
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可造成体内失水,会引起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幼儿脱水时,记忆力会下降,体力恢复困难或体能受损,失水过多时,会出现烦躁、全身无力、体温升高、皮肤失去弹性等现象,严重者可引起死亡。摄入过量时可引起急性水中毒,进而导致低钠血症。水中毒严重者可引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