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健康

第四章 营养与健康

食物是我们维持生命及活动的重要能量。食品营养、食品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食物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供给人体各类必需的营养素。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我们国家都高度重视国民的营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该纲要的第一个配套文件——《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于2017年6月出台。计划指出:“以普及营养健康知识、优化营养健康服务、完善营养健康制度、建设营养健康环境、发展营养健康产业为重点,立足现状,着眼长远,关注国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营养健康,将营养融入所有健康政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营养健康需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建设健康中国奠定坚实基础。”

幼儿时期是生命的起始阶段,这一时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和科学饮食规律对体质发育极其重要。幼儿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幼儿身体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及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改善的客观指标。回顾近十年的发展,幼儿营养、食品安全和科学运动都是我们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2012年5月31日,卫生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首次发布《关于我国儿童营养状况的发展报告》,指出我国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为3.6%,生长迟缓率为9.9%。城市和农村5岁以下儿童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2012年10月9日,教育部正式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建议: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2019年3月11日,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颁布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规定中提到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加强对学生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的监测、评价和干预,利用家长学校等方式对学生家长进行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2020年10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等6部门制定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强化家庭责任,充分发挥父母及看护人的作用,提高父母及看护人营养健康素养,培养和引导儿童规律就餐、幼儿自主进食行为,教育儿童不挑食、不偏食,学会合理搭配食物和选择零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学校要办好营养与健康课堂,改善学校食物供给,保证在校身体活动时间,加强肥胖儿童干预。2021年6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联合组织制定了《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提出将食品安全、合理膳食、科学运动、视力保护、心理健康等纳入健康教育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珍惜食物的认识,不挑食不偏食,读懂食品标签标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要根据当地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和饮食习惯搭配学生餐,做到营养均衡;制定食谱和菜品目录,每周公示食谱和营养素供给量,带量食谱定期更换。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要配备有资质的专(兼)职营养指导人员。

我国从重视幼儿体质健康工作开始,发现幼儿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营养方面的不足,并给出了科学的建议,再到规范化的学校食品安全,形成了营养方面的发展脉络。这足以见得对幼儿营养问题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