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龄前儿童久坐行为现状及指南
(一)我国学龄前儿童久坐现状及相关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的日益便捷,久坐行为率越来越高,身体活动不足可能从成年人、学龄儿童逐步蔓延到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活跃。目前,我国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主要特征是每日久坐行为占主导,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状况不佳。
国内诸多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的身体活动状况并不理想。使用加速度计测量的学龄前儿童久坐行为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发现幼儿在一天的清醒时间中久坐行为占57%,且男童比例略小于女童。天津市北辰区5岁幼儿儿童身体活动水平较低,不满足美国运动医学学会推荐的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和30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的标准;除了苏北男童和苏北4岁儿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时长分别为62.4分钟/每天(min/d)和61.74分钟/每天(min/d)外,其他幼儿MVPA时长基本达不到每天60分钟;上海市学前儿童满足身体活动推荐量的步数与其他国家相关研究报告的数据相比,水平大致相同,但PA达标情况不容乐观;上海市3~5岁儿童MVPA水平均未达到国际儿童身体活动推荐要求。不过也有少数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的身体活动水平基本达标。如上海市东北片学龄前儿童每日平均MVPA水平基本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每日至少60分钟。
学龄前儿童PA和SB会因工作日与周末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与杰戈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在对影响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因素的调查中发现,64.1%的幼儿没有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习惯,而且幼儿每天上/放学坐电车、私家车或者地铁通勤占65.3%,减少了相应的身体活动时间。周末相对于工作日,少了幼儿园日常模式化的PA,也是造成幼儿周末平均每天PA减少的原因。作息时间调查结果显示,55.6%的学龄前儿童周末入睡时间晚于工作日,周末MVPA和PA均下降,因此周末久坐行为时间显著高于工作日期间。已有研究表明,家长对体育的认知和对体育的支持程度会影响幼儿的PA。加里格斯等在对1328对亲子关系中PA、SB的研究发现,孩子的PA、SB与父母相关。父母的MVPA每增加20min,孩子的MVPA将增加5~10min,因此,父母的体育行为和体育认知也会对幼儿身体活动产生影响。结果显示,仅有13.2%的家长了解身体活动不足对孩子的危害,有可能会减少对孩子身体活动的关注,造成PA下降。59.7%的家长对孩子的身体活动不足有一定认识,但与47.6%的学龄前儿童达到PA推荐量相比,并没有改善现阶段幼儿身体活动水平,说明部分家长意识到孩子缺乏身体活动,但在改善的方法和措施上有待提高。久坐行为对健康的危害是独立于身体活动的,也就是说即使达到了每天推荐的60min的MVPA,如果每天仍有较长时间的久坐行为,依然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我们江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在2018年10—12月里,对南昌市内12个县区市学龄前儿童进行身体活动情况全面调查和评价,发现南昌市学龄前儿童PA、SB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针对学龄前儿童现阶段的突出问题——周末久坐时间增加、PA和MVPA减少,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现阶段幼儿身体活动是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也会引发一些健康问题。有研究发现室外身体活动时间、室内身体活动时间、看电视时间都是影响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的关键因素。其中,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因素是影响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的最关键因素。而久坐行为中,周末久坐行为、上学日久坐行为,对幼儿体质有重要影响。在周末PA>3小时/每天(h/d)的幼儿中,周末久坐行为越小,幼儿体质合格率越高,周末久坐行为≤4小时/每天(h/d)时幼儿体质合格率高达96.5%。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更高水平的身体活动与更好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有关,久坐行为时间的增加与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降低有关。而MVPA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呈正相关;只有当久坐行为时间占据MVPA时间,久坐时间才与健康呈负相关。
国外的研究报告指出,观看电视时间和脂肪比例呈显著负相关,原因可能主要来自方法上的差异,因为在他们的研究中,观看电视的时间是基于父母的主观报告。当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久坐行为与身体成分的关联是间接的。静坐往往意味着较少的身体活动,进而也就减少了改善身体素质的机会。促进久坐行为和LPA向MVPA适度转化,有利于提升学龄前儿童灵敏素质和下肢肌肉力量素质等方面的体质健康水平。
(二)学龄前儿童久坐行为指南
研究证据表明,儿童青少年时期足量的身体活动与良好的体质、身体成分、骨骼健康、精神健康、良好的认知能力和学业成绩相关。因此,在过去30年中,许多国家(地区)陆续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发布并不断更新自己国家(地区)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激励、规范和引导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参与。现有的幼儿身体活动指南中,研究者在发布PA推荐量标准时,会同时为久坐行为提供标准或建议,也有研究者专门研制幼儿久坐行为指南,为了使家长和儿童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针对久坐行为这项内容,制定了幼儿活动指南。强烈推荐幼儿在减少长时间久坐行为的同时,限制久坐屏幕时间(<1h)等。鉴于久坐行为对于儿童身体成分、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行为品质/亲社会行为、学业成绩的关键作用,幼儿进一步减少久坐行为时间,具有广泛的健康效益。
国内针对3~6岁学龄前儿童久坐行为并没有相应的指南发布。2018年6月,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共同发布的专家共识版《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推荐标准》中,也只是建议尽量减少久坐行为,每次久坐行为应该限制在60分钟以内。最后,我们还是希望政府部门应该加快相应指南措施出台,在社会范围内建立共识,增强对久坐行为的认识。从“社会—校园—家庭”模式联动入手,建立一个良性的循环,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学龄前儿童的PA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