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气氛类课程

三、动机气氛类课程

除了常见的FMS练习和游戏元素,教师进行整合和掌握动机气氛也是不能被忽视的方案。其主要形式是将体育活动机会融合进其他课程的实施过程,包括社会研究和科学、数学、语言和艺术。通过将适合发展的运动经验融入现有学龄前儿童课程的其他学习领域,解决了日益拥挤的课程安排中额外的时间安排。在实施整合和掌握动机气氛策略的课程中,证明了该策略不仅对身体活动水平和学习成绩有显著积极影响,也使得学龄前儿童具有更具适应性的成就行为模式,包括掌握任务的内在动力和动机、面对挑战时增强的任务持久性以及在没有成人指导的情况下更多更主动地参与中等挑战性的任务。此外我们也建议教师在授课时营造一种掌握动机的氛围的同时把握学龄前儿童的学习程度。

单一的课程内容是有效的,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多种课程内容组合的课程才符合综合发展的素质教育。现有研究观察到与FMS相匹配的策略均可以无缝地结合到目标课程中,同时仍然紧跟其他单一内容。其中最成功的组合之一便是FMS练习+掌握动机气氛,其次观察到的另一个成功的组合是与游戏的集成。FMS练习+掌握动机气氛组合虽能取得最优异的干预效果,但考虑到游戏元素可以很容易地与任何其他内容相匹配,这种组合可以为儿童的学业发展提供额外的好处。特别是,特罗斯特等人揭示了儿童在传统学习领域的学习活动中热情、专注和坚持(例如,科学、数学和语言艺术)与游戏元素相结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缺乏直接证据证明,我们不能排除其他组合产生类似积极(如果不是更好)结果的可能性。因此,需要研究更多组合的有效性,以此完善教学课程方案的多样性。

(一)教师如何指导(上课

安全教育要做好,贯彻始终很必要。实践总结再提高,教学质量一定高。

1.正确优美的示范

目的明确——建立概念,纠正错误时运用示范。

位置适宜——以全体幼儿都能看得见为宜,

方向合理——示范方向包括正面、侧面、背面、镜面示范,不同动作运用不同方向的示范。

完整示范——简单动作运用完整示范,但必须做到正确、优美、协调、熟练。

分解示范——较复杂动作在不同结构的情况下可用分解法示范,要做到重点突出,解决关键问题。

结合讲解进行示范,不宜做错误示范。

示范歌:

示范要直观,教学一手段。动作要正确,姿势要美观。

部位要准确,轻松又果断。位置方向对,都能看得见。

新学动作难,分解做示范。但要先完整,分解放后面。

讲解和示范,分开不好办。思维和直观,结合是关键。

示范太频繁,注意力分散。精讲又多练,效果不一般。

2.简明扼要的讲解

讲解正确,语言精练——正确讲解动作姿势、方法、要领与要求。

讲解要尽量做到生动、形象、诱人——声、形、动、情结合,富有启发性,引人入胜。

简明、扼要、精练——语言精练,重点突出,适当提示,便于理解。

注意讲解时机与效果——在幼儿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时,进行恰到好处的讲解。

口令正确、声音洪亮、提示明确具体;结合示范进行讲解。

讲解歌:

讲解目的明,态度要认真。要领要正确,重点要分清。

语言要准确,生动简而明。讲解有感情,形象吸引人。

结合好示范,效果更惊人。

3.身体练习

身体练习是掌握动作技能、发展体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教学目的和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身体锻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完整练习——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进行练习的方法。

分解练习——把完整的动作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按部分逐次地练习,最后完整掌握的方法。

变换练习——在变化的条件下进行反复练习的方法。

重复练习——按规定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的方法。

循环练习——练习者按一定顺序,轮流在一定练习点上进行练习的方法。

综合练习——各种练习方法结合运用。

游戏练习——运用游戏的形式组织练习的方法。

4.优秀课程案例展示

小蝌蚪找妈妈

开始部分:

(1)幼儿扮演小蝌蚪,教师随机扮演各种动物,小蝌蚪们跟着教师一起从卵中孵化出来。

(2)教师带领幼儿做各种模仿动作,如伸懒腰、洗脸、前后左右跳跳、摇摇小尾巴(扭动身体下蹲)等。

图3-20 场地布置

基本部分:

(1)幼儿围在教师周围,教师说:“小蝌蚪们从出生就没有看见过妈妈,咱们现在就去找妈妈,好吗?”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随着轻快的乐曲,反复练习绕礁石、躲避鱼群、钻过小桥、爬过山洞、跨过海沟,如此循环几次。其间,教师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扮演不同角色来和小蝌蚪对换。

(2)小蝌蚪找了几圈还是没有找到妈妈。这时,教师说:“小蝌蚪们可以分成几组,分头去找自己的妈妈。”幼儿分散在场地中活动,让戴着青蛙头饰的老师躲在树或器械后面,让小蝌蚪来找。

(3)小蝌蚪找到妈妈之后,又聚到一起,老师说:“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妈妈也好高兴啊,咱们好不容易相聚在一起,妈妈以后都陪孩子们做游戏好不好啊,现在咱们就来做游戏。”

(4)做捕鱼的游戏。两名教师先做渔网,开始捕鱼,捕到一条鱼,就成为渔网的一部分,直到把鱼捕完为止。

结束部分:

(1)围成一个圈,跟随音乐做放松活动。

(2)跟着音乐的节奏“游”回家。

(二)幼儿教室内、外课程

1.户外体育课

(1)户外体育课的意义

组织幼儿户外体育课,充分利用阳光、空气等自然因素进行身体锻炼,室内外活动交替进行,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积极开展户外体育课,不仅有利于复习、巩固、提高课上所学过的动作技能,进一步发展体能,还能够学到课堂以外的动作技能,扩大活动范围,弥补课上不足,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同时,发展幼儿个性,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充分体现区别对待,更好地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提高幼儿的自立能力和交往能力。

(2)户外体育课的内容

户外体育课的内容包括:各项基本动作,各种类型体操,各项球类活动(以小篮球、小足球为主的球类活动),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体育节所需要的表演活动,各类大、中、小型器械活动等等。

(3)户外体育课的组织形式

户外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包括班级集体活动(集中练习课上内容)、小组活动(分组、分项练习)、个人自选活动(分散活动、发展个性练习)、区域性体育活动(混龄、自选游戏活动,将幼儿园场地划分为不同的活动区,如投掷区、钻爬区、攀登区、跳跃区、平衡练习区、球类活动区、追跑游戏区等)。各项体育活动可以是同年龄班幼儿同时自选活动内容,也可以是不同年龄班同时自选活动内容,还可以是全园幼儿同时自选活动内容。

(4)户外体育课的组织指导

尊重幼儿自我选择,引导幼儿学会选择与交往;教育幼儿正确使用器械,学会躲避,确保活动安全;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动作技能,引导幼儿全面锻炼;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调节运动负荷;启发、引导幼儿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5)组织幼儿户外体育课的注意事项

①选择适宜的内容,布置并检查场地器械,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活动安全。

②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动作技能;做好组织工作,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③准备好擦汗毛中,随时提醒幼儿擦汗,形成良好的习惯,并帮助幼儿及时脱掉衣服,以免出汗过多受凉。

④播放一些欢快、活泼、幼儿喜爱的音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锻炼身体,延迟疲劳出现。

⑤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活动场地、内容、形式、方法,以便收到最佳锻炼效果。

(6)优秀课程案例展示

钻洞洞(小班)

天津市大港区第二幼儿园 韩文霞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做出各种洞洞做游戏。

(2)喜欢和教师、同伴一起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球,有垫子的活动室;活动前请家长和幼儿开展有关钻、爬的亲子游戏。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站成圆圈,教师带领幼儿随儿歌做准备活动:拍拍我的头点一点,拍拍我的手摆一摆,拍拍我的肩耸一耸,拍拍我的腰扭一扭,拍拍我的屁股转一转,拍拍我的膝盖蹲一蹲,拍拍我的脚踢一踢,拍拍我的身体跑过来。

(2)进行“皮球钻洞洞”游戏,启发幼儿用身体各部分做出洞洞的形状。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能不能也用身体做出各种各样不同的洞洞,让小皮球从你的洞洞中钻过去?”引导幼儿利用手臂、腿、身体做成洞洞,教师用球穿过洞洞,并引导幼儿做各种动作。

幼儿分组玩“皮球钻洞洞”的游戏,鼓励幼儿设计出不同的洞洞。男孩子做洞洞,女孩子滚皮球。

(3)游戏钻洞洞。

①尝试用身体做洞洞,能够让同伴从这个洞洞中穿过,鼓励幼儿做出与别人不同的洞洞。

②引导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创造性地搭建大洞洞,做钻洞洞的游戏。如手拉手围成大洞,脚对脚变成山洞。

③搭洞洞请老师或客人钻过去。

(4)结束活动:幼儿坐成一排互相捶捶肩、捶捶背、捶捶腿,做放松动作。

2.室内体育课

(1)室内体育课的意义

户外体育课的扩展、补充,促进幼儿身心发育。

(2)室内体育课的组织形式

充分利用室内现有的设备器材进行课程设计。

(3)优秀课程案例展示

桌子游戏(大班)

天津市和平区第四幼儿园 李波

活动目标:

①通过开展桌子游戏发展幼儿动作的敏捷性、协调性、稳定性。

②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及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桌子8张,体操垫若干,《你最牛》音乐等。

活动过程:

①开始部分。

幼儿一路纵队,教师带领幼儿绕圈行进,行进中做高人走、曲线走、矮人走等动作。随音乐做自编的桌子操,充分活动幼儿身体(头部运动、体侧运动、踢腿运动、下蹲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②基本部分。

钻地道:将桌子连接在一起,请幼儿从桌子下面钻过去。变化方式“S”形通过。

过“断桥”:将桌子拉开30厘米左右距离摆成一排,请幼儿从桌子上迂过趴回。

钻过双层地道:两张桌子叠放起来,让幼儿分别从上下两层通过。

③活动结束。

整理队伍,做放松活动,小结。请幼儿一起收拾桌子,并擦拭干净。

(三)课程中应注意的其他事项

1.防晒

儿童时期的阳光照射是成年后患皮肤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娱乐和体育活动中,学生们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户外,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由于学龄前儿童皮肤的自然保护机制不成熟,紫外线辐射(UVR)是最有害的。超过65%的黑色素瘤病例和99%的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都与之有关。童年时期的晒伤是一个突出的危险因素;从童年开始提供健康防晒习惯的教育是预防皮肤癌的重要策略。防晒行为包括戴上防晒帽和太阳镜,呆在阴凉处,避免在上午10点左右进行户外活动。下午4点,穿长袖衣服,并使用防晒霜(防晒系数(SPF)30)。在澳大利亚(SunSmart)和美国(SunSafe)开发的教育项目和学校认证模式在降低皮肤癌发病率和节约医疗成本方面显示出最佳效果。很可惜的是,在中国并未提及过此项政策,因此宣传防护十分重要。

2.心理问题

(1)认知妥协自我调整;(2)非结构课程中社会认知自我意识;(3)自我概念行为自尊。

3.睡眠与休息

儿童在进行大量身体活动后需要充分的休息和能量补充,尤其是水分和无机盐的补充。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儿童身体机能的恢复,同时也有助于各种营养的吸收。其中令家长最为关心的是,足够的身体活动、休息、睡眠等重要因素,能使儿童具有更健康的身体和未来更满意的身高。

4.室内室外时间分配

每日满足2小时户外身体活动时间和1小时室内身体活动时间。如若受到天气原因或其他不可抗因素无法完成户外活动,应完成3小时的室内身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