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与身体活动的关系
体育锻炼、收听催眠音乐、更换床上用品、改善睡眠环境、使用智能睡眠设备以及服用催眠药物等都是人们常用的改善睡眠的方法。不同的人群会根据自身的能力、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试图改善其睡眠质量。近年来随着各类智能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以及国家大力倡导、科普体育锻炼,逐渐有人群选择体育锻炼这一途径来改善自身的睡眠现状。
通过体育锻炼改善睡眠是比较健康且无副作用的,是改善睡眠问题比较理想的非药物治疗手段,颇受大家的青睐。诸多实验证明规律性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睡眠质量;耐力练习可以增加深睡眠、睡眠总时间以及非快速眼动睡眠,同时减少人们睡眠过程中的睡眠潜伏期;有氧练习可以促进机体疲劳感的产生,解决入睡困难等睡眠问题。斯特兰德和克莱恩的研究发现,运动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是双向的,睡眠障碍增加日间功能障碍(疲劳等),进而降低了运动参与度,进行身体活动改善了心肺功能,进而改善了睡眠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或失眠等)症状,而睡眠质量的改善进一步引起体温、心率、新陈代谢率、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活动轴、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一系列的生理效应。詹姆斯等人分析了睡眠质量与心肺功能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发现跑步时间每减少一分钟,患睡眠障碍的概率增加(男性就提升1.7%、女性提升1.3%)。心肺功能的提升是改善睡眠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次性运动和短期运动是改善睡眠质量的一个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措施,睡眠的改善主要由运动强度、运动量引起。这其中有三种可能性的影响机制:运动使机体疲劳,降低睡眠问题发生率;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睡眠中枢分泌睡眠因子,进而促进睡眠质量;运动通过改善心理状态(焦虑、抑郁水平等)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幼儿阶段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充足的睡眠与运动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必备条件。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睡眠质量与身体活动密切相关。
睡眠是消除身体疲劳的主要方式,充足、优质的睡眠有助于精力和体力的恢复,生理作用表现在巩固记忆、促进脑功能发育、促进体力与精力恢复、促进生长、增强免疫功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也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夜间睡眠深睡眠时期是生长激素大量分泌的高峰期。而睡眠不足可能会影响日间身体活动的倾向性,导致身体活动量下降,也会对人体带来伤害。
身体活动对大脑健康的好处在一次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后即可表现出来。通过定期身体锻炼可以降低焦虑感,改善睡眠与认知功能。锻炼在认识功能和睡眠方面有短期或长期的益处。与不活跃的人相比,进行更多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人可能会在认知方面有所改善,具体表现在学业成绩测试与神经心理学测试(心理处理速度、记忆和执行功能的测试)。更多大量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与减少睡眠潜伏期相关,促进更深层睡眠,提高睡眠效率与质量,减少使用助眠药物的频率。
美国睡眠障碍联合会推荐以运动的方式,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睡眠问题。一定强度的身体活动会消耗体力,诱发疲劳感,从而促进深度睡眠。身体活动不仅有助于改善健康人群的睡眠问题,还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慢性失眠的有效手段。运动是一种非药物治疗睡眠问题和慢性失眠症的绿色疗法。结构化的运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总睡眠时间,减少睡前情绪焦虑。
基于诸多因素考虑,睡眠在幼儿发育过程中极为重要,所以我们必须关注睡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