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龄前儿童营养健康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家庭方面
家庭饮食是幼儿的第一场所,为了幼儿的营养健康,家长必须科学合理地规划幼儿一日三餐,遵循营养膳食宝塔,引导幼儿多吃蔬菜和水果,减少幼儿对于零食的摄入,同时,避免幼儿饮用过多的饮料,特别是碳酸饮料,养成健康饮水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要让幼儿饮食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
(2)按规律进食,少吃零食。
(3)饮食习惯要清淡,少吃油炸。
(4)如果孩子有不适应或过敏的食物,不要勉强孩子进食。
(5)吃饭的时候不要看电视、玩耍、交谈。
除此之外,还应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坚持每天早睡,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定期进行体检,关注幼儿的生长发育。
一般家庭中,幼儿喂养方式建议采取顺应型喂养,促使其养成主动进食的能力,顺应型喂养也要注重喂养的方式方法,而不是溺爱,不能一味地任由幼儿的性子进行喂养。喂养时给予儿童高质量的陪伴,营造温馨舒适、宽容友爱的饮食环境,掌握基本的烹饪技巧,给幼儿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注意保护幼儿对食物的乐趣,聪明对待幼儿的喂养,指导幼儿科学进餐,合理搭配幼儿喜欢的颜色和味道的食物,增强幼儿对食物的喜欢。幼儿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幼儿在幼儿园养成的习惯在回到家后极易发生变化,因此当家长与幼儿一起饮食时,家长首先应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有着愉快的心情进食,不仅有助于幼儿良好的家庭亲密关系的建立,而且有助于幼儿消化系统的工作,更有助于幼儿打开食欲,更乐于进食。其次,家长要做好榜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幼儿才能够向家长学习,以家长为榜样,协助幼儿园教师,共同为改变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而做出努力,才能成功纠正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
(二)幼儿园方面
幼儿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作为民族希望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饮食环境影响幼儿对食物的摄入,对于幼儿园食堂的建设,要符合幼儿的心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进行诱导,让幼儿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使幼儿在愉快的环境里进餐,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部门的基本要求,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膳食计划,做到营养全面和均衡,在采购各类食材时要通过正规渠道,保证儿童的饮食安全。同时,幼儿园的餐饮管理者要科学合理搭配幼儿的饭菜,可根据幼儿的身体发育特点、营养需求来选择食材,适当增加食物的种类,保证幼儿营养的均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幼儿园应配备较为专业的营养师。作为幼儿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饮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与饮食有关的主题活动,通过一些幼儿喜欢的儿童故事来给幼儿传输正确的饮食观念,如认识蔬菜种类,如何合理搭配饮食,这样幼儿更乐于接受,并愿意进行自发学习。让幼儿认识到不良饮食的危害,更有助于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在幼儿进食前,教师可通过先介绍幼儿面前的食物,让幼儿闻闻面前饭菜的香味,同时认真观察菜的颜色,然后再让幼儿进行品尝,加深幼儿对于食物的认识和区分,增强对食物的兴趣。同时合理安排幼儿的户外活动的时间,增强幼儿自身的健康。
教师对幼儿的进食起引导与督促的作用,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要合理科学对待幼儿进食行为。
(1)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教师尽量让幼儿自己吃饭,但在饮食方面实在困难的幼儿,教师可先进行喂食,然后逐步引导鼓励幼儿要自己学会独立吃饭,切不可语气严厉,造成幼儿对吃饭持有必须完成任务的态度。当遇到吃饭过慢的幼儿时,教师要适时进行提醒;对于吃饭过快的幼儿,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是否有咀嚼过少而出现直接吞咽的情况,如果有,教师要进行提醒纠正;可以将吃饭较慢和较快的幼儿放在一起吃饭,互相调节,教导幼儿要做到吃饭不紧不慢,将食物充分咀嚼后再咽下去,维护幼儿的身体健康。
(2)当幼儿出现不良饮食习惯时,教师不能纵容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应该及时地提醒、纠正和引导,避免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加重;对于吃饭表现好的幼儿要进行表扬,让其起带领作用,鼓励其他幼儿向表现好的同学学习,杜绝不良饮食习惯的发生。
(3)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正确饮食方式,与家长的教养方式保持一致,避免在对幼儿进行指引时,与家长之间产生分歧,造成幼儿对于饮食问题产生混乱的认知,阻碍幼儿产生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对幼儿的健康产生影响,肥胖的幼儿比例逐步增多,肥胖会对幼儿的健康和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幼儿园要采取定期体检,通过合理膳食的搭配,注意幼儿营养的均衡搭配,协助幼儿健康成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针对肥胖幼儿制定专门的应对策略,通过减少幼儿的食物摄入,帮助幼儿回到正常的体重范围。
(三)社会方面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场所,相关政府部门既要关注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还要关注幼儿的营养与健康,提高幼儿园在膳食规划方面的要求,如环境卫生要求、食物烹饪方式以及食品采购要求。强化对幼儿园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以及管理力度,不定期地进入幼儿园考察幼儿园的饮食状况,建立儿童营养健康评估检测制度,如儿童身高、体重、胸围等方面的健康标准。定期举办与营养健康相关的教育活动,积极吸引幼儿园的教师参与此类教育活动,通过竞赛或者讲座来提升教师的营养知识。
幼儿饮食健康问题事关整个民族的希望,幼儿的饮食健康不单单是家长、幼儿园或社会单方面的因素,需要共同协助配合。针对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教师、家长需要引起重视,积极主动地予以纠正,在纠正幼儿的过程中,教师、家长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直接对幼儿进行批评,尽量用温和的口吻与幼儿对话,让幼儿意识到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饮食与运动是相辅相成的,充足的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吸收营养元素,同时增强体质,实现良性循环。因此,对幼儿开展健康饮食教育的同时,教师可适当增加幼儿的运动时长,平衡好饮食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可针对幼儿的喜好、体能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制订较为详细的餐后运动计划,并且以周为单位安排不同的活动内容,以保证幼儿的新鲜感与参与度。运动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协同性、协作性,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增进幼儿间的感情,还可以增强幼儿食欲,从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