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方面的建议
幼儿时期处于脑发育与认知发育的关键时期,睡眠质量对儿童的学习、记忆以及行为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适量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是确保儿童健康成长,在学校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必要条件之一,学龄前儿童的白天小睡有助于增强记忆力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一)幼儿园和教师应该为睡前睡后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每个班的幼儿数量做了合理的规定:小班(3~4周岁)25人,中班(4~5周岁)30人,大班(5~6周岁)35人。保证师资充足,合理分工,睡前睡后活动适当变换活动内容,保障活动效果和质量。
(二)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午睡管理制度
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贯彻学前教育的理念,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午睡活动的组织同教育活动同等重要,教师要把握午睡活动带来的教育价值,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严格遵守幼儿园制定的管理制度。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加强家园合作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幼儿在自己劳动的过程中可以学会独立的思考,心理状态也在不断地成熟。在午睡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正确对待入睡情况比较差的幼儿。对待入睡较困难的幼儿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励法。可以调动该幼儿的积极性,鼓励其他幼儿在以后的午睡活动中尽快入睡。对于早醒或者不午休的幼儿,教师也不必强迫他们入睡,午休安排可根据个性化需求进行调整。
幼儿教育的成功并不是依托一方就能完成的,它是幼儿园和家庭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既需要教师的努力,又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首先,家长要认同教师的做法。幼儿在家的午睡时间要和幼儿园保持一致。其次,家庭成员之间的观念要统一,不能让幼儿感受到不一致的教育观念。最后,家长和教师之间要及时沟通。教师既要向家长反映幼儿当天的午睡状况,又要适时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
(四)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
幼儿园应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精神环境与物质环境对幼儿来说同等重要,幼儿园在注重物质环境的同时也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对于睡眠环境来说,幼儿园在保证物质环境的整洁、舒适之外,更要确保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安静入睡。
保证幼儿独立的社会群体地位。在午睡环节中,不同的幼儿对睡眠有不同的需求,倾听幼儿的想法,教师要尽可能照顾到幼儿的情绪,切忌在睡觉前严厉训斥幼儿,以免影响幼儿的心情,降低他们的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