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潜诗①

读陶潜诗

伯夷耻粟饿,屈原避谗死。独有柴桑翁,一不失张弛。所以百世下,风流激颓靡。遐观八极表,浮荣何足数

①陶潜,字渊明,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生活在战乱频仍的东晋末年,从二十九岁起做祭酒、参军、县令一类的小官,四十一岁时,在彭泽令任上,因“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弃官归隐。马祖常对陶潜其人其诗极为推重。这首诗抒写了他读陶诗后的感想。在马祖常看来,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伯夷、屈原的作为并非壮举,陶潜的能张能弛才值得人们效法。因为前者不过是追求“浮荣”,后者才堪称“风流”。这样的评价虽未公允,而且表现了作者消极退隐的思想,但他不愿同流合污,追逐虚荣的高洁品格,却应该肯定。

②伯夷:商代孤竹君的长子。相传他父亲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叔齐让位伯夷,伯夷不受,二人先后逃往周国。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他们耻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在山里。

③屈原:战国时代楚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在楚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联齐抗秦,遭到靳尚等人的诬陷,被放逐。顷襄王时再遭谗毁,谪于江南,于公元前二七八年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

④柴桑翁:指陶潜。因陶潜为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南面)人,故称。

⑤张弛:原以弓弦的拉紧与放松比喻兴衰与起落,或指有劳有逸。此作“进退”、“伸屈”解。这句意思是,陶潜面对污浊的现实,既保持了“猛志固常在”,又做到了安贪乐命,及时避世。

⑥颓靡:颓废萎靡。以上两句意思是,陶潜的不失张弛和他超妙的诗歌,能激发起千秋百代的人们振作而不颓唐。

⑦遐观:远望。八极表:八方之外,即极远的地方。这句意思是,放眼天下,纵观历史。

⑧浮荣:虚荣,空名。何足数:哪里值得一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