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袁伯长归浙东(三首选一)①

送袁伯长归浙东(三首选一)

鸡鸣戒仆御,具食起就涂。仅取资给周,岂谓车骑都!行过青齐野,忍见人逃逋。翁姑累带索,跟胫无完肤。即欲与盘餐,但可饱一夫。迟迟去国旌,能得不疾驱

①袁伯长:元代学者兼诗人袁桷,字伯长,庆元(今浙江宁波)人,诗词、考据、史学均精通,有《清容居士集》。这首诗是作者送别袁桷回浙东时所嘱咐的话。诗中在嘱咐友人备足行资,早日回到家乡的同时,描写了山东一带灾民的痛苦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官府的不满和对百姓的同情。

②戒:告,嘱咐。仆御:仆人与马夫。

③具食:准备食物。就涂:上路。涂,同“途”。

④资给:指途中必需的钱物。周:齐备。

⑤都:美盛。以上两句写袁桷行装简单,不讲排场,只带了旅途中的必需品。

⑥青齐:古代青州和齐国,因青齐历置山东,所以“青齐野”即指山东一带地面。

⑦忍:不忍的省文。逃逋:逃亡。

⑧翁姑:老翁老妇。累带索:用绳绑系成一串。

⑨跟胫:从脚跟至小腿。以上两句说,青壮年都逃走了,官府就把老翁老妇用绳索捆绑起来,抓去服役;他们的腿脚伤痕累累,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

⑩盘餐:饭菜。

⑪一夫:一人。以上两句写无力救济难民。

⑫去国:离开京师。旌:旗,指古代远行人车上所插的旗子。江淹《从征虏始安王道中》:“容裔还乡棹,逶迄去国旌”。

⑬能得:怎么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