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蛇传故事探究明清江南大运河两岸城镇的社会生活

从白蛇传故事探究明清江南大运河两岸城镇的社会生活

王珏

摘 要:从白蛇传故事里涉及的地名可以看出,江南大运河两岸的市镇为了商业、生活和交通的便利大多选择依水而建,商业中心通常设在城市内河与运河的交汇处。许宣从杭州到苏州航线夜间通行与明清环太湖地区发达的桑蚕业紧密相关。故事里提及的寺庙都位于城市的经济中心,反映出庙会的世俗化造就了庙市经济的繁荣,庙市成了江南市场的重要补充形式。从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和传奇《雷峰塔》结局的区别可以看出,明清发达的商品经济以及科举定额导致了许多生员弃儒从商,但科举入仕仍然是江南商人的理想目标。

关键词:白蛇传 雷峰塔 大运河 江南社会生活

明清小说戏曲的魅力之一,在于这些作品向后代的读者展现出了一幅幅当时鲜活的社会生活画卷。白蛇传故事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白蛇传说”起源颇早,源远流长。宋代的《西湖三塔记》及明人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吴从先的《小窗自纪》等话本小说或文人笔记里曾多次提及相关内容。但是这些作品和记载与后世的白蛇传故事相比,主要地点仅限于杭州,社会环境描写较少,故事背景模糊。直到冯梦龙编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白蛇传故事的主要人物与情节才丰满起来,故事发生的空间也扩大到了苏州、镇江两地。此后清代的黄图珌与方成培又分别在此基础上改编成了昆剧《雷峰塔传奇》和《雷峰塔》,更丰富了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

自冯梦龙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伊始,“白蛇传”便是一个具有多功能性的民间传说,故事情节的发生与发展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江南的城市在经历元末战乱后,经济萧条。依靠京杭大运河这条经济大动脉带来的商业贸易,自明中叶起,江南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市镇日益繁荣起来,成为明清两朝最重要的财赋区。随着运河贸易经济的发展,江南的文化与风俗也渐渐刻上了大运河的烙印,京杭大运河对江南人民生活的影响渗透在各个方面。白蛇传故事涉及的杭州、苏州和镇江恰恰都坐落于京杭大运河上,这个故事真实展现了明清时期江南大运河两岸社会生活的风貌。创作者之所以选择杭州、苏州和镇江为故事发生地,从传播角度看也是为了迎合来往于江南的客商及生活在这一带的百姓。江南经济繁荣,是通俗文学重要的消费市场,以这里人们熟悉的大运河两岸重要的贸易城市为背景创作出来的故事,更易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赢得他们的好感。

白蛇传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假托于南宋,但和《金瓶梅》一样,反映的却是明代中晚期的市井生活,因此白蛇传故事对研究明清江南大运河两岸的城镇社会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