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结
冯梦龙虽“早岁才华众所惊”,却鲜以士林典雅艰深的语言矫饰文章,而是跨越了封建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藩篱,发现并开拓了“俗文学”的新天地。他把握住晚明时期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以当时最流行、读者最易接受的形式,歌颂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认可其合理的情欲,对男女私情也表现出一定的宽容,以“情真”触动世人;迎合市民读者爱憎分明的感性心理和善恶有报的阅读期待,为市井细民写心;满足市民阶层好新尚奇的心理,注重故事情节的奇巧设计、日常生活书写的神秘色彩、对精致奢华生活的精细刻绘,于极寻常处写惊奇。这些“适俗”的理念让他的作品洋溢着天然的俗趣与热烈的生命力,为“雅”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实现着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热望。
(作者为苏州城市学院教师)
【注释】
[1]〔明〕李贽《焚书·续焚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60页。
[2]〔明〕冯梦龙辑评《情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3页。
[3]同上书,第4页。
[4]〔明〕冯梦龙《挂枝儿山歌夹竹桃:民歌三种》,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第13页。
[5]张建业主编《李贽文集·藏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626页。
[6]〔明〕冯梦龙《挂枝儿山歌夹竹桃:民歌三种》,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第4页。
[7]〔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224页。
[8]〔明〕冯梦龙辑评《情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87页。
[9]同上书,第537页。
[10]〔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长沙:岳麓书社,2019年,叙。
[11]〔明〕冯梦龙评纂,孙大鹏点校《太平广记钞》,武汉:崇文书局,2019年,第74页。
[12]〔明〕冯梦龙编著,栾保群点校《古今谭概》,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22页。
[13]〔明〕李贽《焚书·续焚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60页。
[14]〔明〕凌濛初《拍案惊奇》,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页。
[15]〔明〕冯梦龙《挂枝儿山歌夹竹桃:民歌三种》,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第33页。
[16]同②书,第2页。
[17]转引自钞晓鸿《明清人的“奢靡”观念及其演变:基于地方志的考察》,《历史研究》2002年第4期,第109页。
[18]〔明〕焦竑《玉堂丛语》,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76页。
[19]〔明〕张瀚《松窗梦语》卷七《风俗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22页。
[20]〔明〕冯梦龙《喻世明言》,长沙:岳麓书社,2019年,第9页。
[21]〔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