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向往法律的公正性
2025年09月26日
(一)认同、向往法律的公正性
传统儒家伦理教化主张以和为贵,追求忍让、“无讼”,这在“三言”里也有所表现。但是运河经济、商品经济的繁荣,势必带来一些利益的冲突,市民的观念有了变化,他们开始寻求保护自己利益的外力,这种外力就是法律。他们认同法律的公正性与严肃性,相信法律会保障自己的权益。例如《滕大尹鬼断家私》,倪守谦为了自己百年之后幼子能分得一份家产,生前巧设计谋,将一藏有哑谜的画轴传给梅氏母子。他去世后,弟兄间果然为了家产诉讼告官。滕大尹识破了画轴机密,装模作样地“鬼断”家产,巧用机关,将其一半占为己有,另一半则断给梅氏母子。这个故事中,倪守谦把公正的希望寄托给了法律。同时,因为对法律威严性的认同,有些人甚至将诉讼作为一种挣钱的手段,出现了只要有利可图就会诉讼的情况。如《一文钱小隙造奇冤》中,面对来历不明的女尸,朱常沉着冷静,竟然想到利用女尸来谋利。在与赵家争夺田地时,他诬赖赵家将人打死,逼迫赵家让利与他,而当他向众人解释了他的“计谋”后,众人也非常高兴,既得了银子,官司也能打赢了,称赞他的“计谋”高明。冯梦龙将某些“见利忘命”的市民形象刻画得生动形象的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市民对法律的认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