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人品,轻门第,追求平等、自由的爱情观
冯梦龙的“三言”和《情史》肯定人性中的爱欲,冲破了封建观念束缚的婚恋观。其中既有对真挚爱情的歌颂,又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对私情物欲的欣赏。《情史》、“三言”等作品关注人的自然存在,体现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开始探索自我价值,并积极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展示人性存在的方式。如《泥人》写男女坚贞相爱,朴实自然,有情有理,表达了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让我们看到了争取自由、幸福的人性光辉和时代价值。
冯梦龙“三言”中的爱情作品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作者不仅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忠贞不渝的爱情,更褒扬了青年男女和被歧视的下层妇女为争取婚姻自由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同时也批判了封建婚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从一而终等观念,提倡情爱的自由、平等、互相尊重等新观念。《醒世恒言》第八卷《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刘璞与孙珠姨、裴政与刘慧娘、孙玉郎与徐文哥三对青年,各自由父母做主,通过媒人订了婚约。到了结婚的年龄,刘璞得了重病,刘母相信冲喜一说,要给儿子完婚。孙家知道未来女婿病重,怕耽误了女儿,便让儿子玉郎代姐出嫁。刘家因儿子病重不能拜堂同房,便叫女儿慧娘去陪伴新媳妇。结果将刘璞、珠姨的婚事办成了玉郎、慧娘的喜事。最后由乔太守做主,将孙玉郎原聘的未婚妻嫁给慧娘原来的未婚夫裴政。“人虽兑换,十六两原只一斤”,最后结婚的不是原订婚的对象,订婚不由自己做主,改配亦可由他人代办。这篇小说对当时的封建婚姻制度、婚姻习俗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与揭露。
“三言”中的婚恋观念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如《醒世恒言》第二十卷《张廷秀逃生救父》中,王员外将次女许配给木匠之子张廷秀为妻,长女与女婿以门户不当为由反对这门亲事,王员外自有主见:“会嫁嫁对头,不会嫁嫁门楼。”所谓“对头”,就是男女般配;所谓“门楼”,就是门当户对。高赞、王员外这两位封建家长虽然没有放弃支配儿女婚姻的大权,却不再看重门第的高下,更注重考察个人品行的好坏。而《醒世恒言》第三卷《卖油郎独占花魁》中,花魁娘子莘瑶琴不仅摒弃了对门第、金钱的要求,也摒弃了对才学的要求,将忠厚老实的人品视为最高标准,嫁了穷商贩卖油郎秦重。
总之,冯梦龙的作品为我们研究晚明运河文化、市民文化,开发运河文化的现代价值提供了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