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其赋役使无饥

二、宽其赋役使无饥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中国政治家历来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冯梦龙在《智囊补·捷智部》中提出:“自古攻守之策,未有不以食为本者。”虽然这里说的是战事,但冯梦龙强调的是粮食重要性。他主张赋税要以民为本,增减因时而异、因地制宜,反对“税外横取”“无名之敛”,这是他从历史故事与现实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智慧。宦寿之后,他直接面对全县老百姓的“吃饭难”问题。

寿宁九山半水半分田,立地条件恶劣,老百姓以务农为本,凿石作田,计苗为亩,农业生产十分困难;山高水寒,一年一熟,粮食收获十分微薄,加上水旱频仍,庄稼时常绝收,“一值水旱,外运艰难,立而待毙”。崇祯年间,朝廷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寿宁虽偏安于一隅,但战事影响早已波及,《寿宁待志·恩典》中记载:“万历季年以后,海内多事,征解日急。”朝廷征收的各种苛捐杂税不断增多,“民无余欠,库无余财”(《寿宁待志·赋税》)。老百姓外逃严重,成年男子大半跑到浙江一带种植苎麻以养家糊口。冯梦龙在诗中真实描写了寿宁老百姓的悲惨境地:“穷民犹蹙额,五月卖新禾。”“带青砻早稻,垂白鬻孤孙。”笔端所及,颇有诗圣遗风,正是一幅乱世饥荒图!

面对此情此景,冯梦龙认为朝廷最利民的恩典首推“蠲免钱粮”,官府最惠民的政策当属“宽其赋役”。但这些恩典、善政很难实现。冯梦龙在《寿宁待志·赋税》中附录了一首《催征》诗,生动描写了老百姓既缺少粮食,又不得不承担沉重赋税的悲惨境地:“不能天雨粟,未免吏呼门。”冯梦龙的内心充满了思想矛盾:“聚敛非吾术,忧时奉至尊。”他哀叹寿邑之贫、寿民之艰、寿令之苦,祈盼“安得烽烟息,敷天颂圣恩”,同时又寄希望于当权者对老百姓“稍垂怜于万一”“可以恻然”。显然,在明末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冯梦龙希望对老百姓实践“宽其赋役”,实在勉为其难,或者说基本不可能。

但“无饥”依然是冯梦龙必须努力去实现的目标,因为那是他肩上的职责所在与内心的道德要求。现实逼迫之下,冯梦龙能想出的办法是修仓贮粮,防范饥荒,正如《警世通言》第二十二卷《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中所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寿宁待志·赋税》中载,冯梦龙查阅寿宁旧志,得知县衙幕厅前共有六间际留仓、预备仓,其中朝南的两间已毁坏了,剩下朝北的四间“一扫如空”,全无存粮;县城东边的一所社仓不知什么时候变成观音堂,早已废弃;乡下原有四所社仓,分设在小东、南洋、南溪、大洋四个堡,均已废弃。他认真学习万历年间寿宁知县戴镗的贮银输谷方法,即申请将赎银贮留在县库不发放,在每年开始征收捐税的时候,对有粮食的农户扣减徭差银三钱,责令其输送缴纳粮食一石,所扣徭差银就以贮留在县库的赎银来抵账。这样“官无发粜之扰,民有乐输之便”,官民都高兴。冯梦龙实施此法之后,县仓“三年以来,储俱见谷”,基本可以应对灾荒,确保“无饥”了。他还计划修复乡下的四所社仓,让老百姓就近输仓,就近领籴,免除“跋涉负担之劳”,考虑得十分周到。

助民者天亦助之。《寿宁待志·祥瑞》中记载,冯梦龙宦寿第三年,寿宁出现了罕见的祥瑞景象。第一个祥瑞景象是竹子生竹米。寿宁漫山遍野的竹子都生出了竹米,不仅外形像小麦,而且可以食用,碾成粉可以煮粥,舂了壳可以做饭。这一年正好米价昂贵,粮食匮乏,全县百姓都竞相采摘竹米,“多者或盈数仓,转以发粜,每石价一金。凡出竹米数千斛,民赖以济”。令人惊奇的是,竹米仅仅生长在寿宁县内,县境之外都没有,简直是天佑寿宁。冯梦龙为此查阅了府志,发现宋朝年间有建州(后改置建宁府)竹子生竹米达数十万石的记载,他怀疑寿宁的竹子品种与别处不同,经常会生竹米。他高兴地赋诗歌唱竹米:“不意龙钟态,翻成凤食祥。剖疑麦子瘦,开仿稻花黄。无禁携筐便,相宜入爨香。此君生意在,暂槁亦何妨。”第二个祥瑞景象是稻谷长多穗。这一年夏天久旱不雨,全县人民都以为粮食要歉收了,想不到求雨之后天降甘霖,稻谷获得大丰收,渔溪一带的稻谷竟然一棵长出两穗、三穗。在常人看来,麦子长两穗就值得欢欣鼓舞了,何况是稻谷长了两穗、三穗呢!这会不会又是什么优良品种呢?冯梦龙不管原因为何,认为这都是好事,又赋诗歌唱瑞禾:“簌簌迎风重,垂垂浥露多。分歧珠累串,合影玉联窝。已卜鸡豚饱,无劳鸿雁歌。”他由衷地感慨:“余虽无善政及民,而一念为民之心,惟天可鉴。民贫粮欠,或天所以哀寿而宽拙吏之责与?”一代循吏的喜乐哀愁与老百姓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拳拳之心、殷殷之情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粮食之外,食盐也是民生所必需。当时寿宁盐政出现严重问题,一是盐船从九只减少为五只,又遭海寇索赎烧船,盐商十分艰难;二是寿宁无私盐,但上级每年摊派缉私任务,克扣弓兵的工食银钱充当私盐,十分不公平。冯梦龙仔细谋划对策,不在老百姓身上打主意,而是提出计户供盐之策,算清全县五十三堡食盐用量,在各乡设立官牙,由其包足全年数量;同时逐步招募殷实盐商,补足盐船。这么一来,既能保证百姓用盐,又能应付上级考核,确实是实政良策。

修仓贮粮也好,谋划盐策也罢,目的都在于守护民生底线,力使百姓“无饥”。此外,冯梦龙还计划在寿宁县城建立专门场所,集中隔离收治传染病患者;他专门打报告给上司,建议减少官府迎来送往,改革升科考成办法,根据实情再造黄册,切实减轻百姓负担。凡此种种,皆为民生,冯梦龙牢牢守住了全县老百姓的生活保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