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商业城镇的崛起
我国古代的城市起初都是以政治军事为主要功能的,大运河的兴起改变了这一格局,沿河兴起的很多城镇都以工商业为发展的基石。由运河畅通而兴起并呈现空前繁荣的重要商业城市即有杭州、苏州、镇江、扬州、淮安、济宁、临清、德州、天津等,像一串镶嵌在运河上的明珠,成为运河沿线一个个人员辐辏、商贸发达、经济繁荣的地区性商业中心。“三言二拍”中这样描述苏州和扬州的繁华:
却说苏州六门:葑、盘、胥、阊、娄、齐。那六门中只有阊门最盛,乃舟车辐辏之所。真个是: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东西。五更市贩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齐。(《通言》第二十六卷)
那扬州隋时谓之江都,是江淮要冲,南北襟喉之地。往来樯橹如麻,岸上居民稠密。做买做卖的,挨挤不开,真好个繁华去处。(《恒言》第六卷)
苏州和扬州都是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在大运河开通之后,城市规模得以扩大,更加繁华。两段节录描写了两座运河城市的高度繁荣状态——人口稠密、市井繁华、客商云集、商业兴盛,更提到了这种繁荣与运河经济密不可分。
除了大型的商业城市外,运河沿线还兴起了很多小城镇。这些小城镇以前或是荒丘野地,或是小村僻庄,在运河开通后因为较好的地理位置而迅速兴起,商业、服务业兴盛。如《恒言》第七卷描写天津的河西务镇,在大运河开通之前名不见经传,自运河开通和元朝定都北京后,迅速发展,“这镇在运河之旁,离北京有二百里田地,乃各省出入京都的要路。舟楫聚泊,如蚂蚁一般;车音马迹,日夜络绎不绝。上有居民数百余家,边河为市,好不富庶。”河西务镇因为地处运河重要码头,来往人流量巨大,给本地商业发展带来极大便利。《恒言》第十八卷描写苏州吴江县的盛泽镇,人口稠密,商贸发达,因盛产丝绸成为江南的丝绸业中心,“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一个小小的乡镇,其商业繁荣不下于普通的县城甚至府城,这和它地处运河沿线的优越交通位置是分不开的。
其他运河沿线著名的船闸、码头和渡口,如苏州的枫桥和浒墅关、镇江的京口、扬州的瓜洲、淮安的淮关、通州的张家湾等也多次在“三言二拍”中出现,因地处运河要冲,过往客商密集,它们都成了比较繁华的商业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