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影响
李杰玲
摘 要:冯梦龙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影响足以引起文学史家的注意,特别是他的通俗文学,在日本的传播速度、范围和影响与在国内相比并不逊色。在日本,不管是前近代还是近代的时代背景和文学思潮,都为冯梦龙通俗文学的传播和扩大影响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关键词:冯梦龙 日本近代文学 影响
冯梦龙(1574—1646)是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是著名的作家、阳明学者。他的作品丰富,经、史、子、集皆有传世。与冯梦龙同时代的文人文彦可称冯梦龙“早岁才华众所惊,名场若个不称兄?一时名士推盟主,千古风流引后生”[1],当代学者则称他是“典型的江南才子”[2]。然而,冯梦龙不仅是明代苏州的作家,也是世界上颇具影响的作家,正如日本学者大木康所言,冯梦龙是当时“通俗文学的旗手”,他的“三言”等作品影响了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众多作家的创作。冯梦龙的《智囊》在近代日本也被刊刻发行,《笑府》中的故事,也被日本的落语吸收[3]。大木康说:“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在文学方面,有几位文学家的影响特别明显。”[4]大木康列举了对日本文学影响特别明显的几位作家,有唐代的白居易、李白、杜甫,宋代的苏轼,此外就是明代的冯梦龙。岩波书店版《世界人名大辞典》《世界大百科事典》《日本大百科全书》《世界文学大事典》中均收录了“冯梦龙”的辞条。因此,冯梦龙是属于世界文学的作家。本文探讨冯梦龙对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在创作上的具体影响,以展现冯梦龙在日本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地位。
关于日本文学史的划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采用日本著名学者小西甚一(1915—2007)在《日本文学史》中的观点,把日本近代文学史在时间上大致划定为从明治到昭和时期,也就是从公元1867年到昭和时代的1943年。[5]当然,本文的论述并不局限于上述时间段,要知道,文学是古今相承相续的。正如我们不能把冯梦龙囿于明代来论述一样,日本的近代文学史研究,正如小西甚一所指出的那样,“与其说是近代本身的研究,毋宁说当做再确认古代与中世意识的手段”[6],也就是说,近代的文学与古代、与中世的文学有着割不断的姻亲关系。通过对近代文学的研究,可以梳理出古代和中世的文学是如何发展和延续到近代、当代的。
小西甚一毕生致力于日本文学史、文艺理论、东西方比较文学及日本文学与汉文学关系的研究。他以“雅”和“俗”作为日本文学史的基本表现理念和意识,主张日本古代是日本式的“俗”,日本中世是中华式的“雅”,而日本近代则是西洋式的“俗”,中间还有雅俗共赏的过渡时期。小西甚一提出“俗”是日本近代文学的主要审美特征,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冯梦龙的通俗文学在日本的近代文学史上立足并且生根发芽,一直影响到当代的日本文学。
需要说明的是,就像我们不能把冯梦龙囿于苏州或者中国来论述一样,日本文学史也不能囿于日本来讲,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世界”是举足轻重的因素,而“虽说是‘世界’,对明治以前的日本而言,东洋——特别是中华——就是‘世界’的全部”[7]。明治以后,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开始加强,但是我们仍然能够清楚地看到中国文学在日本文学中的痕迹。
本文的探讨,从近世文学,也就是江户时代的文学说起。江户时代的文学常被视为前近代文学或者近代前期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