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并不是食物的“保险箱”

冰箱并不是食物的“保险箱”

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了图省事,每到周末去超市或市场买一大堆食物,回家之后放进冰箱储藏起来,然后吃上几天或一周。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冰箱并不是食物的“保险箱”。

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认为,既然冰箱是制冷的,那么所有放在冰箱里的食品都可长期保藏,不用担心腐烂。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食物存放在冰箱里,什么时候放、怎么放都要根据食品的特性来进行,否则食物会变质、污染,食物的营养素会流失,还会滋生细菌造成健康隐患。那么,如何使用冰箱保存食物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营养和健康呢?

各种食物不应混放在一起

相信很多家庭将各种食物胡乱地塞在冰箱里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夏季更是如此。冰箱里往往堆着肉类、蔬菜、水果、腌制品、鸡蛋等多种多样的食品,还有吃剩的饭菜,拥挤不堪。

殊不知,食品混放极易造成交叉污染。举例来说,如果某种肉类食品中含有细菌,污染了葱、香菜等,尽管肉食品煮熟之后已经杀灭了细菌,但由于葱、香菜之类的调味品一般都是简单洗洗,切碎了洒在菜上,未经加热杀菌,便容易引起中毒。因此,一般来说,食品买回家后最好先分类处理,分别包装、密封后再放进冰箱,生熟食品分格子存放,熟食应放在上面。

不要把冰箱当成储藏室

肉类食品、熟食品、速冻食品很容易滋生细菌。因此,这些食物在冰箱里的存放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天。还要注意及时清除冰箱里存放时间太久或已变质的食品。

含水分较多的蔬果,如西红柿、黄瓜、荔枝等,最好保存在冷藏室的抽屉中,而且不宜久存。由于含水分较多,这些蔬果长时间冷藏后会变软、变味。热带水果最好放在避光、阴凉的地方贮藏。如果一定要放入冰箱,应置于温度较高的蔬果槽中,保存的时间最好不超过两天。

需要放置一天再放入冰箱的食物

白菜、菠菜、芹菜、胡萝卜、桃子、葡萄、苹果等适宜在0℃左右保存。不过,这些果蔬刚买回来时最好不要立即放入冰箱,因为低温会抑制果蔬的酵素活动,使残毒无法分解。所以,以上蔬果最好在室温下放置一天后再放入冰箱。

不宜在冰箱中存放的食物

香蕉、柠檬、南瓜等食物的适宜储藏温度是13~15℃,低温储存容易使之变黑、腐烂;火腿也不宜冷藏,因为会使其中的脂肪析出,导致火腿肉结块或松散;巧克力冷藏后表面容易结白霜,失去原味。

焙烤食品也不宜放进冰箱保存,否则会逐渐变硬。对于有些品种的月饼来说,尽管放入冰箱可以延长其保质时间,但还是会影响其风味。

冷冻食品解冻后不宜再存放

从市场上买回来的冷冻食品如肉、鱼、鸡、鸭、蛋及速冻蔬菜等,一经解冻要尽快加工食用,不宜存放。如果解冻后存放时间太长,肉、鱼、鸡,鸭等会因为酶的活力恢复,细菌不但能很快繁殖,会分解蛋白质引起变质,而且还能产生有毒的组胺物质,人吃了会引起食物中毒。

冷冻的肉、鱼、鸡、鸭等冷冻时由于水分结晶的作用,其组织细胞受到破坏,一经解冻,被破坏了的组织细胞中,会渗出大量的蛋白质,就成了细菌繁殖的养料。有实验表明,将冷冻一天的新鲜青花鱼,放在30℃的温度下6小时,其腐败速度要比鲜鱼快1倍;将解冻的蛋黄放在18℃的温度下放置2小时,细菌增加数量约为鲜蛋黄的2倍,经8小时,细菌增加50倍以上;将冷冻的鲜鸡蛋,放在0~15℃温度下达10天,因经冷、热温度的变化时间太长,不但卵膜变松、蛋清稀薄,而且还发生黏壳、散黄,甚至霉变、发臭,不能食用。

此外,冷冻过的蔬菜,尤其是在夏天更不宜存放,否则绿叶蔬菜很快会变黄,维生素也会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