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素帮你鉴别油的好坏
有人说,民以食为天,食以油为先。这话告诉我们,油对我们每日三餐非常重要。因此,每天的健康烹调,应从使用好的烹调油开始。那么如何才能知道厨房里的油是好还是坏呢?
有人说:“厨房用油应选天然油,不选精制油。”这话没错。因为“天然”是饮食第一定律,无论是动物油还是植物油,凡是以油的原始风貌来食用,它带来的健康问题就较少,比如我们以前当作主要食用油的猪油,它未精制、未氢化、未氧化,达到了“三未”标准。那么,具体来说,怎么通过肉眼判断油的好坏呢?
读商标
通常,正规渠道购进的油都有相对真实的标示。市售的很多植物油不是经过精制,就是由化学溶剂萃取,因而标榜可耐高温炒炸。可以参考下一节中介绍的各种油脂的冒烟点,未精制的许多植物性油脂其实并不适合高温烹调。
闻味道
通常初榨未精制的植物油,应保持原始浓郁的特殊风味,例如,橄榄油的橄榄清香、花生油的花生味、芝麻油的芝麻香、椰子油的椰子香,玉米油的玉米香。调查一下市场上很多植物油会发现,很多油脂的味道不见了或变淡了,这是因为精制后把油脂加温到240~270℃、加热30~60分钟后,再加上特殊方法除色除味,所以大豆油的味道闻起来和玉米油、菜籽油、葵花油、椰子油、棕榈油,甚至橄榄油的味道没有什么差别。另外,种子或坚果类在初榨之前通常要先煮熟或烘焙,若烘焙过度会有焦味,这样也不太好。
看色泽
初榨的植物油由于原始果实的色素和营养素会残留在榨出的油里,所以会有独特的颜色。同样是橄榄油,但不同产地或不同品种的橄榄榨出的油,颜色也会不一样。品质纯正的苦茶油、橄榄油、芝麻油和花生油色泽可能比较深,而且有稍微的混浊感。但是,如果油脂太混浊也不好,因为橄榄初榨后的残渣再煮沸或用化学溶剂萃取的话,颜色就会很混浊,这种橄榄油通常在欧美会清楚标示为油渣,而在国内就不一定会标示。通常辨别的标准是,只要没有标示是extra virgin olive oil 或virgin olive oil(初榨优质橄榄油),我们就视为油渣。通常油渣的售价只有初榨优质橄榄油的一半。
冷藏
这种鉴别方法只适用于某些初榨的植物油,如橄榄油。初榨的橄榄油,当橄榄被榨出油的时候,也顺便把其他一些成分一起压榨出来,所以含有水分、叶绿素、维生素、矿物质、橄榄多酚以及其他各种“杂质”。把这种橄榄油放进冰箱冷藏,半小时后就会出现雾状或块状的固体,甚至整瓶油都由深绿色的液体凝固成浅绿色且有白色颗粒的固体。
看到这个固体请不要担心,这种凝固现象,正是优质橄榄油的特点,非常有益健康,我们大可以放心食用。如果橄榄油冷藏后不结成块状,说明它可能被精制过了。所以,有杂质的油反而是好油,太精纯的反而不好。好油里面的杂质,是它不耐保存、容易变质的主要原因,所以初榨植物油都要用深色玻璃瓶或铁桶来装,以免照射到光线发生变质,买回家以后最好也要放进冰箱保存,尽量不要放在高温的炉台边。
此外,值得提醒的是,虽说买到了好油是健康的第一步,但是油的保存也有一定学问。
油脂的氧化变质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把新鲜油脂放在旧油罐中,那么即使新鲜的油也会很快地劣变,所以,用一个塑料瓶反复盛装烹调油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尽管一般塑料容器是由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无毒塑料制成的,但在制作过程中,在这些高分子的聚合物中会加入添加剂,如增塑剂、抗氧剂、抗紫外线剂等,而这些物质最终会导致油的营养成分变质。
另外,买一大桶油,然后每天打开盖子倒油也不妥当,因为这样做容易让氧气进入,加速油的氧化。正确的做法是用较小的、可以密闭的有盖油壶或油瓶,每几天从大油桶中取一次油,平日避光放在橱柜当中,炒菜时才拿出来。此外,小油杯和小油瓶应当定期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