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食源性锌中毒

警惕食源性锌中毒

锌中毒跟我们的距离有多远?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锌及其化合物的机会比较多,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食源性锌中毒。目前已证实微量的锌为人体的正常生理代谢活动必需的营养物质,且由于锌的毒性不大,口服小剂量的锌及其化合物不致引起中毒,但大量摄入后则会引发锌中毒。

那么,摄入多少就会引发人体中毒呢?锌的中毒量一般为0.2~0.4克。由于锌不溶于水而溶于酸,日常引起锌中毒的原因,除了误食大量可溶性锌盐(如氯化锌、硫酸锌、硬脂酸锌等)引起中毒外,引起锌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镀锌白铁容器,如用各种白铁桶、锅、托盘、漏斗、制冰模具等,或盛装、煮制酸性食物和饮料,例如柠檬汁、柑橘汁、苹果酱、酸梅汤、酸牛奶、食醋及醋拌凉菜、蜂蜜等,锌即可以有毒的有机酸盐的形式转移到食品中。含锌的食品贮存的时间愈长,食品酸度愈高,锌的溶解量就愈多,人食后中毒的危险性也愈大。

实验证明,自来水在镀锌铁桶内放置17小时,每升水中的含锌量为5毫克,24小时后增至21毫克;牛奶在镀锌桶内放置17小时,奶中含锌量为438毫克,24小时后增至1054毫克;酸度较高的柠檬水在镀锌桶内放至17小时和24小时后,含锌量分别高达1411毫克和2700毫克。

随食物进入人体的锌很快被肝、胰、肾及脑垂体摄取,而后较稳定地与红细胞、脑、肌肉和皮肤结合。锌可使蛋白质沉淀,对皮肤和黏膜都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但经消化道摄入的锌只有少量被吸收,大部分随粪便排出,故吸收量甚微,一般不会引起慢性中毒,但如果引起中毒,那就是急性中毒。

一般来说,锌中毒的潜伏时间为5~30分钟。锌中毒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喉干、口舌发麻、头晕、头痛等,甚至有休克现象。此外,某些锌盐,如氯化锌,则可腐蚀细胞组织,造成唇肿、喉头水肿、剧烈胃痛甚至胃穿孔、血便及腹膜炎、休克而致死亡。救治锌中毒的关键是尽快送医院治疗,用清水或碳酸氢钠溶液洗胃,然后灌入牛奶、鸡蛋保护胃黏膜。

为了防止锌污染食品,在食品工业中除接触食品和水的管道、工具和容器外,其余均不应使用镀锌器皿,而应用不锈钢、铝或白色搪瓷器皿。家庭中使用镀锌器皿时,切勿用它来盛装酸性菜肴和酒类、果汁、牛奶等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