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令进补”是中国人讲究营养的进补方式之一。人们常说“冬令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意思是说,冬天加紧进补,做好营养储备,来年才会精力好、力气壮,而且不会生病。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冬季是一年中进补的最佳时节。这是因为,冬季人体的生理功能处于抑制、减退状态,所以一些慢性病在冬季容易发作,或加重。中医认为“冬藏精”,冬季进补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藏于人体内,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

冬季适合进补,但不能盲目去补。中医认为,冬季不可乱补,须因人因症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区分,虚弱病症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情况,在进补时,我们要对症来“补”,缺什么,补什么,同时,在进补时不要迷信名贵补药。

一般来说,对于体质较弱的人来说“食补”最佳,大多数食物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医疗效用,且没有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在冬季营养应该以增加热能为主,这是因为在冬季气候寒冷,机体为了抵御严寒需要更多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热源营养素),因此在冬季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与此同时,在冬季还应注重维生素的摄入。冬季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在此时如果不注意摄入维生素,在冬季过后人体往往会出现维生素不足的情况,并可能因此导致人体发生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

为了避免这些的情况的出现,人们在冬季可以适当多吃些薯类和蔬菜。薯类中的红薯、土豆均富含维生素,还具有清内热的作用;大白菜、圆白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蔬菜中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总的来说,只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冬季还是可以满足人体维生素需要的。冬季的寒冷,可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使各种营养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和体内代谢因素的影响,往往缺乏钾、钙、钠、铁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体尿量增多,使上述矿物质随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应及时予以补充。此外,还可多吃些含丰富的钙、铁、钠、钾等食物,如虾米、虾皮、芝麻酱、猪肝、香蕉等。如体内钠含量偏低者,做菜时口味稍偏咸即可补充。

冬季食补,应多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选用的食物有:粳米、籼米、玉米、小麦、黄豆、豌豆等谷豆类;韭菜、香菜、大蒜、萝卜、黄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鸡肉及鳝鱼、鲤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萝、荔枝、桂圆等水果。

此外,中老年人喜欢在冬季喝少量补酒来补益身体,自行配制的各种补酒有寒、热、温、凉等不同药性,而人又有虚、实、寒、热等不同体质故而在应用补酒时就得讲究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用药原则,也就是要“辨证施补”才能发挥药酒的功效,达到补益身体的目的,不能盲目购买饮用。

一般来说,阳虚体质的人,每到冬天就格外怕冷,小便频多,性功能减退,如男子阳痿、女子性冷淡,就应选用温肾助阳的药酒,如含鹿茸类药酒如参茸酒、龟龄酒、鹿龟酒等,能温补肾阳,益精养血,而且温而不燥,此外以鹿角胶为主配制的如虫草补酒、福禄补酒、人参鹿茸酒等也可选用。

气虚体质的人,气短懒言,面色无华,疲倦乏力,易出虚汗,应选择有补气作用的药酒,人参是补气药中的上品,故应选择一些含有人参为主的药酒,如人参补酒、参桂酒、人参百岁酒、人参鹿茸酒、十全大补酒等。

血虚体质的人,可见头昏目花,面色苍白,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减少以及妇女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等应该选择有补益气血功效的药酒,如十全大补酒、补益杞圆酒、桑葚酒、味美思等。

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者,可选择有补脾健胃作用的药酒,如十二红药酒、竹叶青、松龄太平春酒、中国养命酒等。

如若平时腰酸背痛、脚弱无力、筋骨不健,有各种颈、腰、四肢关节病变及易劳累者,可选择用有舒筋活血、强壮筋骨作用的药酒,如木瓜酒、状元红、杜仲糯米酒、养血愈风酒等。但这类药酒药性较猛烈,身体虚弱者、老年人等均应慎用。

值得提醒的是,药酒进补每次不宜过多,每次饮用10~50毫升即可,药性猛烈的酒应酌情减量,每日以1~2次为宜,药酒进补贵在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