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餐都需要一把控盐勺

每餐都需要一把控盐勺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人们常说的开门七件事。虽然如今大多数人不必再烧柴做饭了,但其余六件事,尤其是用盐的问题仍然要重视起来。

盐是“百味之祖”,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它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咸”,无论何种菜肴,大多以咸作基础味,是食盐让我们享受到了美味佳肴。氯化钠中的钠元素是我们体内不可缺少的一种化学元素,我们体内存有62~69毫克的钠,这些钠元素广泛存在于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内,起着调节体内水分、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维持酸碱平衡和血压正常的功能。

人体需要的钠主要从食物和饮水中来,食盐、酱油、味精、酱和酱菜、腌制食品等都可以提供较多的钠,肉类和蔬菜也可以提供少部分钠。正常成人每天对钠的需求量为22毫克,我国成人一般日常所摄入的食物本身大约含有1毫克钠,需要从食盐中摄入的钠为12毫克左右,因此,在每天食物的基础上,我们实际摄入3克食盐就基本上达到了人体对钠的需求,然而由于人们的膳食习惯和对口味的偏爱,事实上盐的摄入都远远超过3克。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一天食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的摄入量是6克,世界卫生组织在2006年提出了每人每日5克的建议。鉴于我国居民食盐实际摄入量与目前6克的建议值有较大差距,因此仍然维持目前建议值。对于有轻度高血压者,美国营养专家建议应控制在4克,这个标准对我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也是适宜的。

临床对高血压的干预治疗证实,当食盐摄入增加时,血压就升高。如每天食盐摄入量减少2.4克,健康人的收缩压平均可下降0.3千帕(2.3毫米汞柱),舒张压可降低0.19千帕(1.4毫米汞柱);而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平均可降低0.77千帕(5.8毫米汞柱),舒张压可降低0.33千帕(2.5毫米汞柱)。这些数据表明,食盐摄入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血压水平。

50岁以上的人和有家族性高血压的人,其血压对食盐摄入量的变化更为敏感,即这些人膳食中的食盐如果增加或减少,血压就会随之改变。高盐饮食还可以改变血压昼高夜低的变化规律,变成昼高夜也高,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就大大增加。此外,超重和肥胖者的血压对食盐更敏感。据统计2002年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比1992年上升31%,高血压患者已达1.6亿,平均每年增加300万人。

为了预防危害严重的高血压病,倡导清淡少盐膳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如何计算呢?下面介绍一个粗略估算方法。

你买500克食盐开始食用时,首先记下开始食用的日期,当这500克食盐吃完后,再记下日期,那么你就知道这500克食盐吃了多少天,用所吃盐的量除以吃盐的天数,再除以家中吃饭的人数,就可粗略得出每天人均食盐的摄入量。

另外,酱油也是我们膳食中的另一主要盐分来源。所以在计算食盐量时,也应加上通过酱油所摄入的食盐量,计算方法同上。但要说明一点,酱油中食盐含量大约为18%,所以只要将酱油用量乘以18%,即得出人均通过食用酱油摄入的食盐量。将此量加上食盐量,便是家中每人每天的食盐量。

那么,如何减少食盐摄入量呢?

首先,要自觉纠正因口味过咸而过量添加食盐和酱油的不良习惯,对每天食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比如先用量具量出,每餐按量放入菜肴。一般20毫升酱油中含有3克左右食盐,10克黄酱含有1.5克食盐,如果菜肴需要用酱油和酱类,应按比例减少其中的食盐用量。

其次,习惯过咸味食物者,为满足口感的需要,可在烹制菜肴时放少许醋,以提高菜肴的鲜香味,从而帮助自己适应少盐食物。

再次,烹制菜肴时如果加糖会掩盖咸味,所以不能仅凭品尝来判断食盐是否过量,应该使用量具放盐更准确。

此外,还要注意减少酱菜、腌制食品以及其他过咸食品的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