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和营养息息相关的炊具
炊具和我们每天的营养饮食息息相关。如果不正确选择炊具也会加剧食物营养素的流失,甚至使用不当会使有毒物质随食物进入体内危害身体健康。因此“低温短时、密闭少水”是现代营养性炊具的基本要求。
炊具,一般为金属材料制品,如铝锅、铁锅、搪瓷锅、铜锅、不锈钢锅和陶瓷制品、砂锅等。那么,如何选择和使用炊具呢?
不宜用铝制品烧煮
铝锅质轻不生锈,受热快,光洁度好。但铝性质活泼,极易与其他物质,尤其酸、碱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而随食物进入人体。当铝化物摄入量超过正常值5~10倍时,可抑制消化道对磷的吸收,干扰磷化物的代谢,导致钙磷正常比例失调,影响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
同时,铝化物摄入量超标时,还可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使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消化功能紊乱。长期过量摄入可导致人的早期衰老、大脑神经和行为的退化,甚至出现老年性痴呆。科学家认为,酸碱食物在铝器内贮存八小时以上,就不可再食。因此铝锅不宜长期保存食物。
铁制炊具对营养健康的影响
高温状态下的铁锅,在盐和醋等作用下,加上铲、勺等工具的搅拌、摩擦,可使锅内表层的无机铁脱屑落进食物中,使食物中无机铁含量显著增加。近年研究表明,直径小于10微米的金属铁粉末在胃内与胃酸作用,可转变成无机铁盐,在小肠内还原成二价铁离子后,直接被黏膜上皮细胞吸收,这些铁对防治缺铁性贫血有一定作用。为此,近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向各国推荐使用传统的中国式铁锅。不足的是铁易氧化而使食品带有黄褐色及令人不快的铁锈味。
此外,铁遇单宁物质即产生化学作用,生成黑色的单宁酸铁,具有毒性。单宁酸铁对蛋白质有沉淀钝化作用,如富含单宁酸的海棠、山楂,在铁锅中加工时会产生黑色的单宁酸铁,吃了也会引起中毒,故不宜用铁锅加工含单宁酸多的果品。
使用搪瓷锅较安全卫生
搪瓷锅轻便、耐用、美观、耐热性能好。白色搪瓷,由于其所用的释料溶剂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锰、氧化钾和氧化钠等,没有铅的成分,化学性质稳定,能耐轻度酸碱的侵蚀,所以使用起来比较安全。
砂锅可适度少用
砂锅由黏土制成,表面涂以释料熔烧而成,烧煮出来的食品别具风味,而且价格低廉,但使用寿命远不如金属炊具长。由于某些砂锅上有装饰画师,装饰画面的颜料中的原料是四氧化三铅,四氧化三铅遇酸性食物易溶出铅,随食物进入人体,从而损害身体健康。所以,购买砂锅要少用有装饰画的。
不宜经常使用铜炊具
铜制炊具虽然光亮美观,但经常使用对人体健康不利。铜本身不会使人中毒,但它会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加速维生素的氧化。另外,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在炊具表面产生一层绿色的铜锈,这种物质对人体有害,会引起急性中毒。铜器与醋接触会产生一种有毒物质——铜绿,进入人体后会导致溶血、少尿、休克、中枢神经抑制,重者死亡。同时,铜器也不能用来烹制羊肉。因此,不宜经常使用铜制炊具。
不锈钢炊具的正确使用
不锈钢炊具不易被氧化,抗腐蚀力也很强,金属屑不会溶解在食物和水中,因而,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市场上出售的不锈钢炊具、食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铬不锈钢,它能使金属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起到将金属与外界空气介质隔绝的作用;另一种是铬镍不锈钢,加入了较大量的铬镍合金元素,可使其电极电位提高,在大气和其他介质中不易被氧化锈蚀。这两种不锈钢都能在非强酸强碱的溶液中经受400℃以下的高温而不被锈蚀。
炒菜和做饭的温度在200℃以下,也不可能用强酸强碱烹制,所以用不锈钢锅烧饭炒菜是不会生锈的,也不会有铬镍金属溶至饭菜中。但由于其原料铬镍合金板传热性差、扩散慢,因而烧煮食物时容易焦,且焦斑不易祛除。
使用不锈钢锅前应注意擦干锅底。冬天煮饭或烧汤时,可加入热水,这样可减少煤气中亚硫酸和硫酸对不锈钢产生的腐蚀作用。煮饭时,水煮沸后应即将火关小,可大大减小焦糊现象。
忌用涂银粉的炊具
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炒锅,许多铁锅表面都涂有一层银粉以吸引消费者。银粉俗称铝粉,是由纯铝片和少量润滑剂捣成粉末,经抛光而成的。涂银粉的炊具经加热或与调味剂接触后,大量纯铝末或可溶性铝盐会混入食物中,食用后很容易引起铝中毒。因此,最好不要使用涂刷银粉的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