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完整理解

三、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完整理解

众所周知,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称谓提出以前,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国家历史发展的不同形态中,经历了漫长岁月。在教育向着学科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出来,而且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教学活动的课程教学来承担。在当下,我们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这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其课程教学在目标要求、任务承担等方面是统一的、一致的。

教学活动必是教育活动。当我们使用“教育教学”这个概念时,暗含着这样一种意思,即教学是一种担当教育的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所以教育家张楚廷教授说道:“教育活动则不一定是教学活动。”从这个意义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活动显然是有差别的。但当我们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问题时,一个非常明确的事实是:现代教育是以学校为主的教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也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进行的。在学校教育的范畴内,教育存在于教学之中。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于教学之内。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专门性的课程教学来进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和演变的历史表明,任何一次以课程改革为基础的教学改革,都实际上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改革的反映。从这个意义来说,通过思想品德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公共政治理论课程等课程内容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再加上一些可以延展为教学系列的隐性的课程教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几乎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我们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活动,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从以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内涵的界定来看,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不仅要将其放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的和过程中来思考,还要将其放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结果中来思考;不仅要将其放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范畴内来思考,更应将其放到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来思考;不仅要将其放到受教育者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全面提高的要求中来思考,更要将其放到受教育者的社会生活过程和现实生活表现中来思考;不仅要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对受教育者的即时性影响及其实效性,更应当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对受教育者的历时性影响及其实效性。根据上述阐释,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要通过课程教学为主的方式来进行,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又总是反映、承载了教育活动。因此,我们谈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时,就不能忽略教学的实效性,而当我们考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时也是在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