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路径选择
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路径是关键。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条件下,借助信息网络新媒体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创新成为一大趋势。在具体的实践中,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是研究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哪些内容适合用互联网的方式来表达,需要深入探讨,这直接关系到对互联网技术的利用能否有效传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关系到能否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真正做到“进学生头脑”,并为学生所乐于接受。
(一)传统教材与互联网媒介的资源整合
1.教材视觉表现形式差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秀教材要充分地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体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在内容上和体例上都要有较大创新。
传统教科书属于印刷媒介,是将文字、表格等做成版,印在纸面上形成书籍,威望较高,专业性较强,学生能够自由决定阅读的时间、地点、速度和方式。
互联网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等。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载体形式来说,这种载体的特点有:信息符号多样化,视觉冲击力强,更能吸引学生;信息个性化强,更符合学生个性特征;交互性强,可随时沟通,实现互动。
2.教材语言风格差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语言具有规范性、严谨性、指导性和权威性;而互联网等新媒体则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和语言风格,其主要表现为文字简洁精练、语言通俗活泼、图像清晰生动、信息更新及时。
3.教材选择与突出重点差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逻辑严谨、章节均衡、层次清晰、前后呼应,内容具有全面覆盖性、学术权威性、理论科学性、表述准确性。
互联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辅助手段,利用互联网高科技形式解读部分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解答部分教学内容,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互联网教学与教材教学的对接融合
1.思想政治教学网络平台与资源库的搭建
网络平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互联网教学的主要阵地。当前思想政治教学网络平台建设主要是“教育在线”和“教学网站”。“教育在线”是应用教育技术理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的一个集网络教学、教学资源管理、教学管理与评价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络教育支撑平台,满足了实际教学的需求。通过“教育在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进行网上教学安排、课件传送、作业批改、课程答疑,还能掌握每个学生的上网情况、作业状况、思想动态等,及时追踪学生网络参与状况,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疏通和引导。而学生通过该系统可以下载讲义、提交作业、提出问题等,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下教学互动。
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提供授课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辅助资料,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有利于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这些资料可以逐年积累,日臻完善,最终成为服务于某一课程的成熟资料库,也可以方便地实现横向共享,让更多师生受益。
2.互联网教学资源建设
互联网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效果融为一体,营造出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全方位地接受相关信息,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互联网的使用应紧扣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地说明问题,解决重点和难点,注重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提升教学水平。
3.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利用
通过手机QQ群聊、手机微博等与学生交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手机的结合是一个探索过程,其便捷性、广泛性、即时性、互动性的众多优点使其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手段。数字电视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电视基础上的新媒体,包括数字电视、IPTV、移动电视与户外新媒体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未来还将不断涌现多种形式的新媒体,并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深刻影响,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形式有机融合,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渗透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互联网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走进学生的生活、倾听学生内心所需所求拓展了渠道。同时,有利于老师与学生交流沟通,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化解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扰。对于受教育者来说,互联网的发展使他们的学习渠道增多,不受文理分科和专业限制,可以遵循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