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网络阵地:建设主题网站,突出网站特色并扩大影响力

一、开辟网络阵地:建设主题网站,突出网站特色并扩大影响力

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是信息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课题,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重要载体。其作用在于能够紧抓教育客体需求,服务学生于网络,增进主客体互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方式,拓宽服务学生新途径。

(一)主题网站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实践中看,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有两个问题较为突出。一是阵地意识缺乏、协作精神不足。在各高校,普遍建立了各自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但同一个省、同一个市内平台建设缺乏整合、条块分割、合力不足。学生网民浏览使用积极性不高、互动效果不明显,多为单向宣传、报道、通知、公示等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在学校门户网站、各大网站中所占比重较小,访问量少,边缘化情况严重,个别网站缺乏“人文关怀”,缺乏对青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持续关怀。二是开放有余、坚守能力不足。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成后,网站内容更新较慢,一劳永逸。网络板块、语言风格依然传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与硬性灌输,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有的网络平台对于社会中有争议的焦点、热点问题缺乏时效性引导,对于大学生群体中一些庸俗、低俗、媚俗的不良倾向不能及时加以纠偏,极大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形成和巩固,不利于形成广大青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主题网站的建设和发展

1.增加内容丰富性,提高质量打造品牌

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要符合自身的方向定位,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从于党的教育根本要求,服务于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对栏目设置与更新要进行充分调研和动态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应涵盖的基本内容。首先,关于科学理论的宣传与推广。这一方面内容可以参考“学习强国”APP,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理论成果以合适的形式、栏目用于网站建设,聚焦国家社会发展、社会民生的热点、焦点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行解读与宣传。科学理论的宣传与普及应注意互联网的宣传形式,不能只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易地搬迁”,要结合互联网传播方式和互联网时代网民的接受方式。可以参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有声书等网络传播形式丰富专题网站,提高网络传播的内容质量,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力和传播力。其次,要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传播与普及,以青年学生乐于、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百家讲坛”等优秀节目,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素养,充盈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与古人、圣贤、智者进行跨时空对话与讨论,在网络时代的成长中汲取传统智慧和传统力量。最后,利用网络传播校园文化,利用网上论坛、网上新闻、电子公告向学生网民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活动,引起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主动制作适合新兴媒体传播的网络产品和优秀文化作品,推动优质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普及共享。主题网站的栏目设置要根据客观形势变化和大学生反馈情况进行调整,增设改版、取消、扩充,动态调整,动态监测,通过后台数据了解大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2.扩大服务的功能性,促进形式多样性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需要不断丰富网络内容,促进形式多样,增加服务功能。大学生的入学指导、生活服务、勤工俭学、组织发展、毕业就业、心理疏解等与学生密切联系的现实内容都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以此提高服务质量和教育品质。网站可以通过设立形式多样的服务板块,通过服务学生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吸引他们更多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形成对主题网站的持续关注,从而认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灌输”的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直接手段,但过多单纯地灌输会让“网络原住民”的“00后”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是反感。思想政治教育与服务功能相得益彰,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单纯政治说教,而无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这种结合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网上网下原则相统一的贯彻,更是为了提高网络阵地建设的有效性。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做网上工作,不能见网不见人,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问题解决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把大学生网民凝聚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3.增强信息内容的思想性,保证信息的质量

网络具有政治社会化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的建设在增加信息流量、丰富内容形式同时,更要注重信息的政治性、思想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要借助宣传,引导大学生关注世界局势、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生福祉。通过有效网络内容传播,引导广大学生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启迪学生对国家前途和命运进行思考,启迪学生对个人成长关注并反思,启迪学生聚焦社会现实且能激浊扬清。网络阵地建设的关键是扩大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克服现实活动中的小众参与,微众受益。当前,“四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网络阵地建设要紧密围绕这个主题,通过学习宣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革命故事、英雄事迹、名家解读、理论争鸣、论坛讲座都可以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中,突出网络阵地信息的主导性。

随着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一批高校在主题网站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网站建设质量高,在广大青年学生和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教育部的“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辽宁省的“大学生在线联盟”、北京大学2001年创建的“红旗在线”网站、山东大学的“学生在线”网站、山东理工大学的“青春在线”网站。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创建的中国红色网站联盟网站更是以“联盟”形式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网站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尝试,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1+1>2”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