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二、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体现在教育取向和社会取向两个方面,从这个意义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形成也受到教育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影响。无论是教育因素还是社会因素,都是多方面的,在此仅考察那些比较直接的影响因素。

(一)教育对象的变化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生成

要躬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确立学生在“教一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如今,在校和即将走进大学的青年,是一群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我国社会生活广泛而深刻变化成长起来的一代,是一群在开放条件下懂得运用网络信息交流来参与社会活动的一代,是将在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承担主力军作用的一代。“风物长宜放眼量”,对他们要全心爱护,而不要随意指责;在教育教学中要饱含深情,而不要理论说教;在对他们的希望与预期上,要殷切适当,而不要焦虑偏激。当前,由于我们对大学生这个教育对象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和全面,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追求显得有些无的放矢。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受教育者素质的影响

教师方面的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授不仅要正确,而且要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教师讲课不仅要有广度、深度,还要有温度,善于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教师并不是都能满足这些要求,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不足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素质教育离不开大学教育的总体过程。在调查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同整个大学阶段的受教育过程是紧密相关、相互促进的学生占到了调查对象的31.3%;认为二者相互冲突和干扰的仅为10.3%;其余的学生或者认为不清楚,或者表示不知道。实际上,出现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学习不同于专业课或技能课的学习,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不科学的,是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如对医学、经济学等课程所涉及的原理及其意义的理解是受教育者在有了相当的社会积累和理论知识储备后才会有深刻体会的。但多数学生不能肯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同专业教育过程之间是否存在着有机联系,这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同专业教育之间还缺乏真正的互动关系。在专业学习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学习就可能没有思想和行动上的真正保证。他们把直接针对素质培养而设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看作可有可无的东西。

(四)教育教学内容的滞后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体现

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必须随着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更新。作为教育学生观察和理解社会人生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教材内容必须及时更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内容不能适时更新是影响学生听课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认为“内容过时,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尽管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但青年学生有着追求新事物、渴望了解新知识的心理特征,如果缺乏及时引导他们这种追求的内容载体和过程形式,就难以保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内容被学生吸收,当然在学生素质教育力的增强上就失去了基础。

(五)讲授模式和方法的落后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体现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方式往往只采用课堂教学宣讲的形式,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张嘴就可以讲上数个小时,这种“填鸭式灌输”的方法抽象、单调,师生之间互动较差。我们从调查中看到,教学方式方面的原因始终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素质教育力的前置因素。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仅使用课堂宣讲的方式和“没有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实践相结合”是教学手段与方式方法中存在的两大主要问题。另外,认为“老师只顾自己讲,不善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学生占了调查对象的三成多。作为思想理论课范畴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要的理论灌输是不可或缺的,但如何灌输却是大有讲究的。目前的教授模式还大多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缺乏应有的互动。这是难以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发挥出来的原因之一,这种方式根本上有悖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素质教育性质。

(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还受到了课堂教学规模的影响

全面地看,高校扩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但高等教育在“享用”扩招机遇谋求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对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的挑战尤为严峻。高校扩招势必会加大高校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的压力,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课堂规模本来就一直不小,而扩招更使其课堂规模膨胀。在二三百人的大课堂上,要做到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上专业课时用的是小教室,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近,互相交流的机会多,课堂气氛容易调动,课堂秩序可以适时控制,课堂教学过程的效果容易及时、全面地得到检验。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大课”教学课堂显然不具备这些优点,老师和学生的“模糊度”高,学生不了解老师,老师不认识学生;老师和学生的课堂交流困难,课堂互动不佳;课堂效果得不到实时监测和调控。从整个调查情况和学生对课堂规模的“要求”上可以看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课堂与教育教学效果之间有着极强的关联。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课堂人数规模过大是其素质教育力难以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