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属性和功能的人文内涵

二、思想政治教育属性和功能的人文内涵

毋庸讳言,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对人的培养,而人文素质教育的本质也在于对人本身的培养,从这个意义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因此,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问题。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长期实证探索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中,笔者越来越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关系的密切性,也越来越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背景探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问题纳入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来思考,把思想政治教育同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纳入人的发展这一总体范畴中来设计。这样的设计,理由有三点: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实现预期素质水平的提高;二是比较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体现了特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明显的历史文化因素;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同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不仅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传统,在当前的“课改”背景下,也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提升的一种新视野、新途径、新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考察,离不开对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考察。人们常常把教育的功能简略概括为“教书育人”,但“教书”和“育人”合为一体的“教育”在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时,育人功能却始终是基础性的,关于这一点,在我国古代就几乎是一以贯之的。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上注释:“教,觉悟也。”也就是说,“教”是提高人的觉悟、使人明白道理的意思,或者说“教”的本义就是育人。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有七十二名,他教导弟子的言论收集在《论语》里,整部《论语》中很难看到讲述具体知识和学问的内容,几乎句句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道理。孔子被后人尊崇为“至圣先师”,表明他首先是个育人大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的教育行为无不承担着育人功能。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所指出的那样,高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作为塑造人的内心灵魂和规范人的外在行为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育人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之一。一切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总是坚持用自己的意志去培育人,运用各种手段,宣传各种有利于加强其统治的观点、理念,以期使教育对象认同其政治思想。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各个历史阶段的不同国家都有。从各国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功能,这些功能归纳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统治的方面,二是教化的方面。就前者来说,可以表达为宣传政策、凝聚民意、维护统治、化解矛盾、稳定社会;就后者来说,可以表达为培养社会所期望的人、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来说,发挥统治方面的作用离不开对人的教化,而教化方面本身就是对人的培养。

不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适应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这个目的上都十分明确。在日本,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于1966年提出的《理想的人》(又译为《所期望的人》)的咨询报告,阐明理想的日本人应有的道德品质。在这种长期的教育中,日本教育出了富有爱国心和忠诚意识的日本人。正是培养出了被西方人称为“工蜂”的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尽心尽力的一代日本国民,才使日本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找到了不竭的社会精神动力,得以持续高速发展。在美国,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培养社会和国家所要求的“好公民”,这样的公民具有爱国守法、纳税守信、明辨是非的品质。在形成“我们”意识的同时,美国塑造了具有“美国精神”的美国人民。在英国,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被冠以“公民教育”等名称,本意是培养人们做个好公民。在法国,思想政治教育被称为“公民道德教育”,意在使每个人获得自由和负有责任,在于培养集体观念,使每个公民成为有教养的人。在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认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新加坡人”。在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具有强烈爱国主义和集团意识的韩国人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处理国家和个人的关系上,韩国人形成了举国一致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重要功能。毫无疑问,“四有”各自具有特定的内涵,反映着社会主义新人培养的各个侧面,明确了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目标。这是关于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即对人本身的培养。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特定的政治社会生活,当然,思想政治教育也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因此,任何民族国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而且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不仅深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而且打上了民族文化及其历史传统的深深烙印,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观乎人文”,践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化成天下”为目的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既立基于特定的人文背景,又造就着预期的人文环境和政治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