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实效性与人才培养的一体性

第二节 教育教学实效性与人才培养的一体性

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观的演进中,“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辩证统一质量观的提出并迅速达成共识是近年来教育质量观发展的最显著成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目标体现在其具体的课程教学实践中,其质量评价与其基本目标的实现程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大致包括理论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法纪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这些素质教育的内容同高等教育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培养是紧密相关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的设置是围绕一定目标构建的相互融合和渗透的有机整体。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05方案”课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侧重于从理论和思维的层面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利用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不仅融会贯穿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而且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进行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教育,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促进学生理论素质、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的结合和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立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变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获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必然性的正确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所进行的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则是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民主法制观念的增强为目的的具体教育,最终促进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各门课程教学内容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

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设置的特点,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坚持了这样的基本理念:不论是什么专业教育,其目的都离不开对“人”的培养。简单说来,就是不管是理工类的学生,还是文史类的学生,他们的发展目标都应是成为在思想力、道德力等方面有较高水准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这一点是基本的、始终不变的。透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的系统设置,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明显的层次性。我们认为,可以从精神层面、思维层面和能力层面来考虑其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