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竞争机制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竞争机制

(一)竞争与竞争机制的含义

竞争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社会的竞争是个体或群体为满足自身需要而与其他个体或群体展开的比较与竞赛并力求取得有利地位的倾向。具体到学生个体的竞争行为,竞争机制指在高校学生之间由相互竞争而引起的关联和制约关系,并通过学校内在构成要素的调节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从而求得生存发展的活动机能。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竞争机制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凡是有共同劳动的地方,就可以出现个人的竞争。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竞争理论也告诉我们,竞争不是无恶不作的魔鬼,相反有很多积极的作用。竞争是调动一切潜能的动力。原因在于竞争是公正的评判人,竞争使得外在的压力转化为内在的动力,通过利益调整激发活力。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竞争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还是一种动力。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

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学生对成功的渴望会更为强烈,对学习将会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兴趣,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加坚定,争优取胜的信念也更加坚强。学生受到竞争目标的鼓舞,会有获胜的强烈愿望,这种心理状态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决定因素之一。处在这种心态下,学生往往观察力敏锐,思维活跃,眼界开阔,精力充沛,因而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学习积极性,振奋进取精神。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

由于竞争目标明确具体,又有阶段性竞争结果的公布,学生明白自己在竞争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不断调整个人的竞争计划,规范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同时在团体竞争中,团体的优胜可以使每一个个体受到鼓舞,增强团体凝聚力。

3.有利于对竞争实施有效的调节和指导

在竞争机制中,教育者可以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超脱出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对竞争实施有效的调节和指导。同时,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每个学生进行具体分析,帮助学生在竞争中正确评价自己。

4.有利于形成高效的管理体制

竞争机制可以使管理的形式保持长时间的相对稳定,便于形成高效的管理体制。而且由于培养目标的相对稳定,竞争目标系列也可以相对稳定。如果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只需在目标系列的具体内容上做适当的调整,就可避免在学生教育与管理中因方式变化而使学生无所适从,促进了学生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竞争机制的实施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竞争机制的实施时,民主公平是最重要的原则。它要求在教育与管理中让竞争主体拥有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在竞争过程中要有公平的竞争规则做保障,竞争结果要公开。

1.竞争目标要公开明确

学校培养学生都应当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使其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是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的方向,也是衡量每个学生成长的尺度。为此,要把确立竞争目标、引入竞争机制和培养合格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学生确立一个正确的竞争方向。

2.评优评奖细则的制定要严格

评优主要包括先进个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各类积极分子等)和先进集体(先进班集体、文明寝室、先进社团等),评奖主要包括各类竞赛奖项、各类奖助学金等。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按照目标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各种评优的细则。评优细则应事先公示并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而且写入《学生手册》。细则内容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和要求的变化而不断补充和完善。

3.引导合理竞争

引导合理竞争是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竞争局面的条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对竞争实施宏观调控的有效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入手:

一是个人评优与现实表现相结合。克服个人评优仅凭成绩优劣而不看现实表现的情况,从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加以评定;兼顾学生个体在某一个方面的特殊素质与特殊贡献,从而在竞争过程中体现出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有利于克服“智育硬指标,体育软指标,德育空指标,能力无指标”的倾向,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局面。同时引进学生互评的机制,确保公平、公正。

二是集体评优与个体因素相结合。集体评优评奖要考虑个体因素,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可以把个人竞争成绩和团体竞争成绩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竞争与合作,扩大竞争规模。对在各种活动中取得优胜的班级、团支部、寝室、小组的奖励积分可分解到各成员之中。同样,对违反校纪校规,损害国家、学校、班级利益的个人或团体,也应视情节轻重,罚扣积分。从而使学生在活跃校园生活、遵守校纪校规等方面形成一种竞争局面,也形成团体内“竞中有帮,争中有助”的协调合作的竞争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