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的师资管理和教学评价

二、思想政治课的师资管理和教学评价

管理出效率,加强对思想政治课的统一管理是提升思想政治课认同的有效举措。建构适合思想政治课性质与特点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是考核管理思想政治课的手段,也是有效促进师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参与、投入进而提升认同感的有效手段。

(一)抓好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管理应包括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在当前形势下,学校团委、学工部门等单位也参加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及教学实践中来,所以他们也应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管理的范畴。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教材、教学法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而教师、学生和教材在其中占据中心位置。如何确定一套既能反映党和政府的意志,又符合学生特点及教育规律的教材,如何处理好教师、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中的地位,是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思想政治课课程体系、管理体系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既需要党和政府的顶层设计,更需要高校制定有关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具体措施。而教材体系的建立,包括教学大纲的编制,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所特有的党性、政策性的特点,要求由党和政府相关部门把关,但也有根据实际允许高校根据本校专业及校园文化特色适当补充完善。

关于课程设置、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问题,我们已经在前面相关章节讨论过,这里不再赘述。教育者在思想政治课认同系统中居于主导的位置,其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下面我们重点分析如何抓好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对思想政治课没有很好定位,在不少学校有思想政治课教师被边缘化、被矮化的现象,思想政治课教师收入较之专业课教师偏低、职称职级晋升机会“僧多粥少”,在学校很不受重视。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思想不稳定,教师素质良莠不齐。这一状况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后有较大改善。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意味着党和政府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春天到来了。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能否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关键之所在。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好入口关,在新教师入职、人才引进上制定严格的标准,特别是政治标准,应规定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般应是中共党员。第二,教师业务素质培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业务素质既包括教师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及其最新理论成果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又包括教师对于所教授课程及其基本规律的掌握。第三,教师应掌握现代多媒体智慧课堂等现代教育技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应该是一支用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武装头脑、准确把握党的方针政策、走在时代前列的高素质的队伍。每一位教师都有引导和塑造学生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责任,只不过是在育人的方法上各不相同罢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还应该是一支业务素质过硬、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性与科研规律性、可以娴熟运用当代教育教学方式的团队。

总之,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是实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认同的主要保障,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党和政府不仅要严把用人关、质量关,也要体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人文关怀,如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薪酬、住房等待遇。相比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的教学任务更重,在当前各高校主要以科研和论文决定职称评聘的环境下,应努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造条件,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思想政治课课程评价管理

课程评价是依据一系列的评价标准,采用相应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策略,针对课程活动的各环节及相关问题有所侧重地做出价值判断和分析,它是一个贯穿于全部课程活动始终的动态过程。高校思政课课程评价既要遵循文化教育课程评价的一般准则,又要合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环节的特点和规律性,按照高校思想政治课课程内容的要求经科学研究而设定的理论和规定,进而依据思想政治课课程内容执行的具体结果,编制出测量课程质量的标准和测量手段、工具的规范。从高校和教师的角度来看,课程评价是衡量自身教学质量的依据;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课程评价是考察自身学业成绩的尺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课程评价在认识上的差别反映了评价的价值要求以及评价所处的不同情景。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在课程评价上还存在一些令人诟病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价方式简单和单一以及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评价规章制度不完善这两方面。因此,建立独立完整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行。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是由评价对象、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等多重因素构成的。首先,清晰地界定评价对象,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课程评价的指向。评价体系的对象一般指教师、学生、教学管理机构等。其次,多元化评价主体和多角度评价,可以保证高校思政课评价的公正、全面、准确和高效。再次,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课课程评价还需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此外,院系权威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应在思想政治课课程评价中充分发挥作用。最后,应建立和完善评价制度。比如建立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制度、学生间的互评制度。

现在国内很多高校通过网络系统,允许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这是一种引入学生参与课程评价的做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课程认同度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尽管评价列出了一些教学评价指标,但学生在评价打分时并不一定认真思考,而且评价者对各个指标的测量内容也不见得深刻理解,因此不能将学生评教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唯一手段,只能作为其中的一项参考。在实际执行中,有些抱有私心的教师为了获得评教高分,有意迁就学生,对学生疏于管理和考核,甚至随意给学生分数,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政课课程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让其真正起到促进广大师生认真教和学的督导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