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辅导员应具备的特征
(一)素质方面
一是优秀的道德素质。高等院校辅导员要培养学生优良品格,塑造学生的灵魂,还要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这就要求高等院校辅导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辅导员的个人的思想道德风范对学生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是教材、道德格言、奖励和惩罚都不具备的。辅导员良好的个人思想道德风范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良好的个人思想道德风范也能够提高辅导员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使辅导员更易于展开学生工作。辅导员良好的个人思想道德风范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个人品德。高等院校辅导员良好的个人品德是指品德高尚,平等地对待学生,为人真实诚恳,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第二,职业道德。高等院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有三层内涵:一是高等院校辅导员要有崇高的职业信念,在工作中,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高等院校辅导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和精神品质。三是高等院校辅导员要有创新意识。辅导员要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辅导员要大胆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辅导员已经清晰地认识到了当今形势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伟大的事业来完成。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责任感、使命感、职业荣誉感和奉献精神。但要注意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财富极大提高,人们的价值取向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由追求长远的目标转变为追求眼前目标,由追求精神富足转为追求物质财富,由追求集体利益转为追求个人享受。再加上在当今形势下,高等院校辅导员工作任务艰巨、工作难度高,工作责任大,而辅导员的待遇与辅导员的付出不符,一些辅导员出现心理落差,责任意识和敬业意识开始淡化,并表现为工作中的种种问题。
二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高等院校辅导员更好地完成学生工作。处理好学生工作要求辅导员要具备以下几项心理素质:第一,辅导员要对学生工作充满热情,要有耐心。第二,辅导员要有宽和的心态,面对突然出现的情况要不急不躁,面对工作上的误解要不愠不怒。学生不配合自己的工作时要平和处理,积极与学生沟通,不可粗暴对待。第三,辅导员要富有爱心。第四,辅导员要有进取心和坚定的毅力,要能够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二)能力方面
能力结构是高等院校辅导员组成部分的软件,是辅导员现代转型的中心环节,是辅导员履行职责的必要条件。高等院校辅导员能力的现代转型有别于理念的现代转型,不是对过去不良因素的消弭,而是对于过去能力的发展,是针对变化发展的社会不断丰富自己的能力体系。
第一,组织协调能力。一般情况下,高等院校辅导员要管理的学生约有一百多人,如此庞大的群体要求辅导员要具有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在工作中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现代生活观念和人文精神。高等院校辅导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包括班级结构设计、班级人员配备、指导班级实现学习目标。班级结构设计要以班级整体目标和班级的主要任务为基础。班级人员配备要能够促进班级目标的实现。指导班级实现学习目标包括重视学习计划的作用、指导班级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监督班级执行学习计划。班级学习计划包括班级活动的目的、时间、地点、人员安排和具体内容。班级学习计划对于班级和辅导员都十分重要,它能够帮助辅导员根据环境的变化为班级的发展制订对策。
第二,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高等院校中的辅导员工作有实践性的特点。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高等院校辅导员目睹了大量的问题,对这些问题,高等院校辅导员有自己的思考,但这种思考不应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而是要归纳总结经验,结合以往经验,形成理论,以便为之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因此,高等院校辅导员要将传统的基于经验的工作模式转变为学术型和研究型的工作模式。
第三,评估学生思想状况和需求能力。全面掌握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精确了解受教育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是高等院校辅导员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载体、内容的前提条件,也是预测受教育者发展趋势和适应受教育者个性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院校辅导员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同时也是服务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等院校辅导员应具备服务学生的能力以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比如,现阶段高等院校毕业生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毕业生急需就业指导和就业帮助。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等院校辅导员应为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指导毕业生科学择业,减轻毕业生的焦虑。
具体来说,评估学生思想状况和需求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的能力。大学生在心理上、思想上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之外,也会面临生活上的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些出身困难家庭的学生而言。他们处在新的生活环境中,往往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很难有足够的勇气融入学校这样一个大环境当中。与此同时,由于受到生活条件的影响,他们难以获得良好的物质保障,可能会影响到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因此,需要辅导员老师做到及时关心,并在必要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二,倾听学生、爱护学生的能力。与学生缺乏交流并且无法融入学生之中,想要顺利地开展工作是困难的。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文化教育有所差异,这也就意味着这份工作充满着复杂性,因此,辅导员对这份工作需要具有极高的热情、不计得失、不辞劳苦地融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们的想法,提高自身在学生中的亲和力,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良师益友,会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多便利。
第三,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能力。辅导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方面,需要融入学生当中,这样才能够与学生有共同的语言,从而成为学生的朋友。辅导员需要对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基本知识、方法和规律都有所了解,并且时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特征。辅导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想学生之所想。只有这样,对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动态才能及时了解,才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辅导方式。
第四,语言表达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语言完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高等院校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运用逻辑严谨、形象生动的语言。语言表达能力对于高等院校辅导员来说至关重要,辅导员要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使自己的语言表达准确、严密、生动。高等院校辅导员要掌握交流沟通和论辩的技巧,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善于做演讲和宣讲。高等院校辅导员的语言表达还要适应学生的层次性的特点。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年龄层,有各自不同的经历,具有不同的性格和素质等。比如,对于勤奋好学的学生要使用委婉的侧面提醒的方法;对于平时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课堂纪律的学生要使用严肃批评的方法,直接对其不良习惯给出严厉的警告;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学生要使用柔和委婉的语言向其讲授道理;对于性格活泼的学生要使用活泼生动的语言对其进行教育;对于学生干部要采取直接沟通的方式,直接指出工作中的问题;对于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层的学生要使用激励性的话语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此外,高等院校辅导员的语言表达要满足学生爱的需要。高等院校辅导员要保证能够为学生提出正确的建议,在向学生提出建议的同时还要表达对学生的尊重。高等院校辅导员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地喜爱学生,那么他的语言表达将是苍白无力的。高等院校辅导员需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但要通过耐心的教诲实现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同时,高等院校辅导员的语言表达要满足学生获得尊重的需要。高等院校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强烈的自尊心,针对这一特点,高等院校辅导员应在学生工作中使用恰当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使用幽默的语言向学生讲述道理使其发奋学习,以实现在平和的语境中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第五,舆情研判能力。舆情研判能力是辅导员对于舆情信息(包括网络和现实)进行追踪、搜集、总结和发掘,在此基础上对舆情及其背后事件的发展趋势做出全面性预判的能力。这是辅导员预防危机事件发生、及时引导大学生正确发展的关键性能力,也是真正做好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的必要技能。
第六,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高等院校辅导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发展规律,并对自己的心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以帮助自己形成对辅导员角色的具体认识。在工作过程中,辅导员要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心理状态和情绪难免出现波动,这时辅导员就需要使用心理学知识调整心态,平稳情绪,以保证顺利完成工作。此外,高等院校辅导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情绪,这样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也能使辅导员更受学生的欢迎。
第七,网络运用能力。网络运用能力要求高等院校辅导员除了运用网络共享、多媒体、虚拟技术等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办公自动化,还要熟悉和掌握现代大学生常用的微信、微博,以及直播平台等网络社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