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效性的历时性和潜隐性特点

三、实效性的历时性和潜隐性特点

大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渐趋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个人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这一阶段已基本成型,该时期形成的思考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受教育者的一生。如果大学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能对此有所助益,抑或助益不大,如果我们培养的所谓高素质人才只是在“考试中”去“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在“考试后”和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并未奉行所认同的正确准则,就算不上是真正的坚持。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是不完全的、缺乏持久性的。我们曾经对毕业多年、有一定社会阅历和成就的人做过非正式调查,问其“在大学最不爱上的课是什么”,答案是“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当问到“你认为对你影响最大的课是什么”时,答案竟然也是“两课”。对他们而言,尽管当时的课并不爱听,但自己走向社会后很多理论、思想,包括做人的道理,恰恰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获得的。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完全是必要的,其实效性体现在学生今后的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周期性较长。这种影响力的存在,也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历时性、潜隐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