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博客的运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博客的运用

博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电子日志,可以分为个人博客和群体博客两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若可以访问受教育者的私人博客,就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当事人的思想动态。群体博客是进行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一般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布主题。在群体博客当中,每个参与者都能够自由地发表个人见解,但也要接受别人给予的评判。在群体交流和探讨过程中,人们的情感以及道德观念等得到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博客中难免出现措辞激烈的现象。对此,教育者要始终保持宽容的心态,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正面引导。

(一)博客——自主呈现与分享

博客作为从网络边缘崛起的势力,具有多元化的趋势,其内容以及组织形式多种多样。

从理论上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博客主页空间通常包括:对自身日常工作的记录、对管理制度以及设置这些制度的原因和标准进行公布和公示各类信息、发布通知、对班级同学的进步进行记录、记录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网络上的好文章进行转载。

博客对每个网民而言都是平等和开放的,只要经过注册就能拥有个人博客空间,在这里没有身份和宗教信仰的差异。所有的人都能够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信仰。博客多为匿名注册,在虚拟空间之中,减少了对博客使用者的束缚。通过匿名注册运作博客,用户能够进行平等的交流,增加网络交往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导致网络伦理冲突变得越来越激烈。正是因为博客存在着匿名、虚拟等特点,使得申请者对自己的言行不负责任,甚至是违反法律法规。

随着博客的发展与网络发展速度的加快,西方国家已经将网络社区作为意识形态渗透到文化软实力之中,成为软文化入侵的首选。正因为网络博客的互动性与超级链接性,因此难以实现追根溯源,所以利用博客空间进行政治意识形态的输出是一种低成本、低风险的方式,对大学生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容忽视。就目前博客的发展趋势而言,在博客界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始终在博客中弘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旋律,避免受不良思想的侵蚀。在设置博客空间话题以及特色议程时,要以本土文化为主,以爱国主义思想引导广大学生。第二,在博客议程设置中凸显本土文化,在文化交融中增加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魅力。第三,增强文化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通过博客激发大学生的群体凝聚力,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发挥得更好。

(二)博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是开启了一扇掌握大学生思想脉络的窗户。当代大学生的个性较为突出,具有丰富的感情和表现自身的欲望,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这些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无法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不愿意进行自我表达,这就导致教育者难以收集到来自受教育者的一手思想状态资料;另一方面,面对面的谈话容易使学生产生压力,而无法获得其真实想法。而如今许多大学生都喜欢在博客上分享自己的生活以及内心的想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学生的个人微博掌握其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

二是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推开了一扇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以团体活动或一对一访谈的形式为主。团体活动的覆盖面广,但无法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对一访谈虽然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教育,但覆盖面较窄。而博客则兼顾了这两方面特性,既能保障学生的隐私,又能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既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又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此外,我们还能通过博客进行答疑解惑的活动,或发布最新的资料以及生活提示,始终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温度。

三是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了一片天。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互联网能够对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在博客的基础上开设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较为丰富。可以通过最新的社会事件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如今各大传统媒体都纷纷开设了博客与微博,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减少大学生收集资料的时间。

四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增强了一股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且能够方便、快捷、迅速地发布信息,实现资源的浏览和转载。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产生思想的碰撞,促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更强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