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
(一)激励与激励机制的含义
激励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作为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建立在满足个人某种期望的基础上的。激励就是引导人的动机,引发人的行为。按照心理学的原理,激励是强化需要的手段,管理者通过激发鼓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被激励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一个人的最大效能,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激励机制就是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运用多种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
激励机制对客体的作用具有两种性质,即助长性和致弱性,也就是说,激励机制对客体具有助长作用和致弱作用。从形式上讲,激励机制分为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或称自我激励);按激励持续时间可分为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按激励的类型来分可分为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情感激励。众多的激励机制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奖励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就是惩处激励机制。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的作用
激励机制一旦形成,它就会内在地作用于组织系统本身,使组织机能处于一定的状态,并进一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激励机制作为现代教育与管理的一种职能和手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表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如何,取决于学生自身努力和教师的激励。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激励的作用,利用各种激励方式激发大学生成才的积极性。
1.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其创造性
从理论上说,需要产生动机。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受到某种引发和引导而产生的。因此人的活动实际上是“需求-动机-激励-行为”这一过程的周而复始。“激励”包括“自我激励”和“外因激励”两个方面。当人产生某种需求时,就会调动自身潜能,积极创造条件来实现这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把握学生的真正需要、长远需要,并将满足学生需要的措施与实现组织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科学研究表明,人是具有极大潜力的,但能否充分挖掘出来,则取决于激励机制是否有效。在激励因素的作用下,学生内在的潜能得到激发,个人和学校就充满生机,就会形成一股推动力。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形成良好学风
激励机制包含着竞争精神,它的合理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学生就会受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为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激励尤其是精神激励具有的教育性,能鼓励广大学生不断反省自己、鞭策自己,以正确的观念和积极进取的态度去努力实现学习目标。同时,通过激励机制,对学生符合学习目标的情感、意志和行为也会予以支持和强化,对不符合学习目标的意识、欲念和冲动则予以约束和弱化,从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学风。
3.有利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激励机制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实施管理的一种手段。既可以从正面来肯定学生思想、行动的积极因素,根据有关规章制度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以达到鼓励先进、发扬正气的目的;又可以针对学生思想、行为中的消极因素,根据不良行为的情节轻重和有关规章制度给予批评教育或一定的处罚,以达到明辨是非、纠正错误、促进转化的目的。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奖惩机制的强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奖惩机制的强化要按照奖优惩劣原则,这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重要条件。激励机制的形成,要从以下问题入手。
1.制定奖惩规章制度
奖惩规章制度通常也叫“游戏规则”,是激励机制形成的基础。奖惩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科学、合理,标准明确,措施可行,易于操作。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同时要注意调查研究,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广大同学的真实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制度与措施合法、合理、合情,才有群众基础,才能充分发挥其激励功能。
2.考评材料档案化
对学生实施奖惩必须有根有据,学生的各项考评材料必须保存齐全,这是有效实施激励机制的依据。因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建立相应的档案,对其平时各方面的表现做好记载。只有这样,在实施奖惩机制时才能尽量减少主观偏差,增强客观性,做到有据可查,使学生口服心服。
3.奖惩结果公正化
奖惩结果的公正化是有效实施激励机制的要求。对学生实施奖惩要实事求是、标准统一、一视同仁、科学适度。只有坚持公正这一原则,才能维护奖惩工作的严肃性,真正发挥奖惩工作的激励教育作用。所以在进行奖惩的过程中,要多让普通同学参加日常的管理、检查、调查,使每一项政策性行为都能转化为广大同学的集体行为和集体意愿。
4.处理措施时效化
处理措施时效化,就是奖惩措施必须紧跟在行为发生之后进行,这是激励机制发挥作用、产生较好效果的保证。一旦时过境迁再进行处理,就会降低效果。所以奖惩结果公布之后,其处理措施也应相继落实,这样既教育了个体,也激励了整体,效果才会显著。
5.激励方式适当化
表扬的方式和范围要适当,表扬的面要适量,表扬学生要适度。批评要与人为善,对事不对人;语言上要尽量使学生感到你是在帮助他,而不是在批评他,要在批评中给学生以启发。要善于运用榜样激励机制,即通过发现、树立正面典型,用先进人物的优秀品德和模范行为感染和影响学生。榜样激励有多种方式,如评选优秀大学生、参加先进事迹报告会、学生党员示范活动等。要引导学生对照榜样进行分析,找出差距,明确方向,付诸行动。
6.信息反馈网络化
奖惩措施必然会在同学中产生一定的反响,反响意见中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既有中肯的,也有偏激的。但有一点不能否认,那就是学生的意见总是有一定原因的。如果找不到学生意见的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就会缺乏针对性,失去主动性,甚至使同学产生抵触情绪。为此必须有一个完善的信息反馈网络:一方面,要让学生有提意见的地方,扩大信息来源;另一方面,要对有些意见进行适当引导,使学生了解全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