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下垂——升阳举陷膏

内脏下垂——升阳举陷膏

【药物组成】

中药煎剂:生黄芪200克、生晒参30克、炒白术150克、陈皮100克、当归100克、茯苓150克、苍术100克、枳实100克、桔梗60克、升麻60克、柴胡60克、乌药100克、淫羊藿200克、炙甘草60克。

胶类药:龟甲胶50克、鹿角胶100克、阿胶50克。

调味药:生姜汁100毫升、蜂蜜100克、饴糖100克。

药物加减方法:睡眠欠佳者,加炒酸枣仁150克、首乌藤200克;食纳欠馨者,加生山楂100克、炒麦芽200克;便秘者,加火麻仁120克、肉苁蓉100克;胃下垂者,加苍术至200克、枳实至150克;子宫脱垂者,加枳实至150克、当归至150克;肾下垂者,加杜仲150克、制附子30克。

【制备方法】

1.将中药饮片放入砂锅中,冷水浸泡约1小时,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30分钟,煎出药汁约300毫升,倒出。

2.将药渣添冷水继续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300毫升,倒入第1次的药汁中。

3.同上煎煮法煎煮第3次,水烧开后用小火煎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300毫升,倒入前两次的药汁中。

4.把阿胶、龟甲胶、鹿角胶放入黄酒中浸泡去腥,待膏溶胀后,倒入煮好的清药汁中。

5.煎煮浓缩药汁,沉淀,离火待用。

6.将生姜汁、蜂蜜、饴糖冲入浓缩药汁中,用小火煎熬,不停地搅拌,熬至黏稠状。

7.离火,自然冷却。用洁净干燥的搪瓷罐、瓷罐、砂锅存放。若用砂锅存放,砂锅底最好抹一层麻油。存放于冰箱中。此为1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功效】补气健脾,升阳举陷。

【适用人群】尤其适用于脾气下陷之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内脏下垂的人群。

【用法用量】温水兑服,1次1匙(约15毫升),第1周早饭前空腹服用1次,从第2周起早饭前、晚睡前各服用1次。

相关链接

张先生平时就是个“老胃病”,最近业务比较繁忙,整日天南海北地飞来飞去,饮食非常不规律。为了方便,他中成药和西药买了一大堆,一有不舒服就大把大把地吃药,而这次实在是熬不过去了,才来我这儿看病的。张先生已经做了西医的检查了,是严重胃下垂。他听说内脏下垂就是中气不足,要吃补中益气丸,买了一瓶,感觉越吃胃越胀,非常不解。

我告诉他说:“内脏下垂是中气不足,这是本,但内脏下垂时间长了,尤其是胃下垂时间久了就有很多痰湿在里面,这是标。所谓‘脾虚生湿’就是这个道理。一味地补气,却不清除痰湿,只会越补越胀。所以,既要补气以治本,更要理气化湿以治标。有一味中药除痰湿很好,开给你每天用开水泡着喝。”

张先生说:“太好了,什么药这么好,泡水当茶喝可以省去我不少事情。”

我说:“先给你讲个故事吧。宋朝有一位著名的医家,名叫许叔微,曾为翰林学士,成年后发愤钻研医学,异常勤奋,每天攻读医书至深夜才上床入睡。许学士有一个睡前饮酒的习惯,大概是取民谚‘睡前一口酒,能活九十九’以用酒养生之意吧。几年后,他时时感到胃中辘辘作响,胁下疼痛,饮食减少,每过十天半个月还会呕吐出一些又苦又酸的胃液来。每到夏天,他的左半身不会出汗,只有右半身出汗。这到底是种什么怪病呢?”

“许叔微陷入深思并四处求治。谁知遍求名医却总不见效,他心中十分苦恼。于是,许学士摒弃了‘医不自治’的信条,开始自己为自己治病。他对自己的病情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认为自己的病主要是由‘湿阻胃’引起的。于是,他按照自己‘用药在精’的一贯学术思想,选用苍术一味为主药,用苍术粉一斤,大枣十五枚,生麻油半两,调和成小丸,坚持每天服用五十粒,以后又逐渐增加剂量,每日服用一百到两百粒。服药数月后,他的怪病逐渐减轻,直至获得痊愈。”

“为什么一味苍术有如此效力,对于许叔微的怪病有这样奇特的治疗效果呢?原来,许叔微素嗜饮酒,伤及了脾胃,脾虚不运则水湿不化,脾与胃互为表里而致‘湿阻胃’,从而出现了胃中辘辘有声,夏天左半边身躯无汗而右半边有汗,以及呕吐胃液等内湿症状。脾属土,土爱暖而喜芳香。苍术气味芳香,性辛温而味苦,归脾、胃二经。药证相合,气味相投。苍术为芳香之品,功善醒脾化湿,湿邪属阴之气,得温则化。许叔微辨证准确,选药精当,一味药而收神功。我们还需要认识到,许氏坚持长期用药,且不断加大用药剂量的方法也是有良苦用心的。他深知湿邪性黏腻而滞,不易速去。只有坚持长期服药并逐渐加大剂量,才能最终攻克湿邪。”

最后,我嘱咐他此病一定要坚持治疗,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症状消失了还要治疗一段时间。膏方是个不错的选择,坚持服药,加上饮食规律,最终能够获得最佳的疗效。

注意事项

感冒、发热、腹泻等急性病忌服;忌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孕妇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