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柔肝化瘀膏(王育群膏方)
【药物组成】
中药煎剂:生地黄300克、熟地黄300克、枸杞子150克、山茱萸150克、制何首乌300克、炒酸枣仁300克、怀牛膝300克、丹参300克、赤芍300克、穿山甲150克、桑寄生300克、玉竹300克、续断300克、菟丝子300克、黄芩300克、白花蛇舌草300克、黄柏300克、生山楂300克、炙鸡内金300克、枳壳150克、香附300克、薏苡仁300克、冬虫夏草(另煎冲入)50克。
胶类药:阿胶250克、龟甲胶150克、鳖甲胶250克。
调味药:冰糖500克、饴糖500克。
【制备方法】
1.将中药饮片(冬虫夏草除外)放入砂锅中,冷水浸泡约10小时,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30分钟,煎出药汁约500毫升,倒出。
2.将药渣添冷水继续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500毫升,倒入第1次的药汁中。
3.同上煎煮法煎煮第3次,水烧开后用小火煎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500毫升,倒入前两次的药汁中。
4.把阿胶、龟甲胶、鳖甲胶放入黄酒中浸泡去腥,待膏溶胀后,倒入煮好的清药汁中。
5.煎煮浓缩药汁,沉淀,离火待用。
6.将冰糖、饴糖冲入浓缩药汁中,另将冬虫夏草煎汁浓缩至400毫升后冲入药汁中,用小火煎熬,不停地搅拌,熬至黏稠状。
7.离火,自然冷却。用洁净干燥的搪瓷罐、瓷罐、砂锅存放。若用砂锅存放,砂锅底最好抹一层麻油。存放于冰箱中。此为3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功效】补益肝肾,活血化瘀。
【适用人群】尤其适用于肝肾不足之瘀血阻滞型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患者。
【用法用量】温水兑服,1次1匙(约15毫升),第1周早饭前空腹服用1次,从第2周起早饭前、晚睡前各服用1次。
相关链接
王育群治余某,男,51岁。患者有乙肝病史6年余,反复发作10余次。曾多次住华山医院治疗,肝穿显示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纤维化。肝功能转氨酶时有波动,查HBsAg(+)、HBeAg(+)、HBV-DNA(+)。B超示肝区光点增粗、增强、欠均匀,脾稍肿大。刻下感乏力,头晕耳鸣,肝区隐痛,腰酸软,大便偏干,尿黄,夜寐不宁,多梦。诊查:面色晦暗,白睛黄染,肝掌、蜘蛛痣明显,舌暗,苔薄,脉弦细。辨证分型属肝肾两亏,瘀阻脉络。治拟补益肝肾,兼以活血化瘀。
治疗1个疗程后,乏力、耳鸣、腰酸明显好转,肝掌、蜘蛛痣消退。连服3个冬季,患者症状消除,肝功能稳定,HBV-DNA转阴。
肾藏精,肝藏血,乙癸同源。中医学认为,肝病日久,肝肾两虚,精血不足,可见头晕,目眩,耳鸣,肝区隐痛,连及腰背,遗精早泄,腰背疲软,舌质淡红或偏暗,苔薄黄腻或白腻,脉弦细。若精血亏虚日久,脉络瘀阻,兼见面色晦暗,蜘蛛痣,肝掌,肝脾肿大、质硬,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涩。该患者肝肾两亏兼脉络瘀阻,故在补益肝肾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
补益肝肾可用枸杞子、生地黄、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白芍、何首乌、桑寄生、川续断、怀牛膝、菟丝子、玉竹、仙鹤草、酸枣仁、金樱子、补骨脂、炙鳖甲、杜仲、菊花、桑椹、潼蒺藜、淫羊藿、冬虫夏草等。兼肝脉瘀阻者,可酌加丹参、穿山甲、赤芍、青黛等。
注意事项
感冒、发热、腹泻等急性病忌服;忌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等不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