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自汗——固表止汗膏
【药物组成】
中药煎剂:生黄芪150克、炒白术150克、防风100克、怀山药100克、山茱萸100克、煅牡蛎(先煎)150克、五味子60克、淫羊藿120克、桂枝100克、炒白芍100克、浮小麦200克、瘪桃干150克。
胶类药:鹿角胶100克、阿胶100克。
调味药:生姜汁100毫升、蜂蜜100克、冰糖100克。
药物加减方法:睡眠欠佳者,加炒酸枣仁150克、首乌藤200克;食纳欠馨者,加生山楂100克、炒谷芽200克;便秘者,加火麻仁120克、肉苁蓉100克。
【制备方法】
1.将煅牡蛎放入砂锅中,添加适量冷水后煮开,放入在外面已经用冷水浸泡约1小时的中药饮片,共同煎煮,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30分钟,煎出药汁约300毫升,倒出。
2.将药渣添冷水继续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300毫升,倒入第1次的药汁中。
3.同上煎煮法煎煮第3次,水烧开后用小火煎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300毫升,倒入前两次的药汁中。
4.把阿胶、鹿角胶放入黄酒中浸泡去腥,待膏溶胀后,倒入煮好的清药汁中。
5.煎煮浓缩药汁,沉淀,离火待用。
6.将生姜汁、蜂蜜、冰糖冲入浓缩药汁中,用小火煎熬,不停地搅拌,熬至黏稠状。
7.离火,自然冷却。用洁净干燥的搪瓷罐、瓷罐、砂锅存放。若用砂锅存放,砂锅底最好抹一层麻油。存放于冰箱中。此为1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功效】补气固表,和营止汗。
【适用人群】尤其适用于肺脾两虚,卫外不固之自汗、多汗、反复感冒、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用法用量】温水兑服,1次1匙(约15毫升),第1周早饭前空腹服用1次,从第2周起早饭前、晚睡前各服用1次。
相关链接
黄先生做胃溃疡手术后被自汗困扰多年,稍微一动则大汗淋漓,汗出则肢冷、怕风,很容易感冒。我告诉他:自汗、盗汗属中医汗证。白天时时汗出,动则更甚者为自汗;睡中汗出,醒来即止者为盗汗。一般而言,汗证以虚汗为多,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
黄先生是典型的气虚自汗。治疗此病有一个古方名为“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中药组成。前两味药,以扶正为主,而防风则以祛邪为主。本方是“标本兼治”的巧妙结合,可以提升患者的“正气”以抵御外邪,犹如为人体建立了一个屏风以抵御外邪侵犯,故名“玉屏风散”。
方中黄芪是健脾补气药的代表,于内可大补脾肺之气,于外可固表止汗,特别适合于治疗肌表卫气不固导致的体虚自汗,是方中的主药;白术则能健脾益气,帮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的功能,为辅药;防风异名叫“屏风”,可以解表祛风。
在玉屏风散的基础上,我为黄先生定制了1料膏方,当他来复诊时,气色明显改善。他说自汗基本已经止住了,体质明显改善,感冒次数比以前减少了很多,精力也比之前足了,希望继续服用膏方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