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扶正抗癌膏(刘沈林膏方)
【药物组成】
中药煎剂:太子参150克、炙黄芪200克、炒白术100克、茯苓150克、茯神150克、炒薏苡仁150克、全当归150克、白芍100克、煨木香100克、砂仁(后下)30克、肉桂(后下)30克、制附片50克、补骨脂100克、菟丝子100克、巴戟天100克、生地黄150克、熟地黄150克、制何首乌150克、泽泻100克、明天麻150克、杜仲150克、桑寄生150克、金毛狗脊150克、川续断150克、川黄连30克、吴茱萸30克、苏梗100克、枳壳100克、制香附100克、酸枣仁150克、柏子仁150克、首乌藤150克、怀山药200克、防风100克、炙乌梅100克、女贞子100克、碧桃干100克、法半夏100克、炙甘草50克、炙黄精100克、冬虫夏草粉(冲入)30克、西洋参粉(冲入)50克。
胶类药:阿胶250克、鹿角胶100克。
调味药:蜂蜜150克、红枣粉200克、核桃粉200克、龙眼肉粉100克。
【制备方法】
1.将中药饮片(砂仁、肉桂除外)放入砂锅中,冷水浸泡约10小时,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30分钟,煎出药汁约500毫升,倒出。
2.将药渣添冷水继续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500毫升,倒入第1次的药汁中。
3.同上煎煮法煎煮第3次,水烧开后放入砂仁、肉桂,再用小火煎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500毫升,倒入前两次的药汁中。
4.把阿胶、鹿角胶放入黄酒中浸泡去腥,待膏溶胀后,倒入煮好的清药汁中。
5.煎煮浓缩药汁,沉淀,离火待用。
6.将蜂蜜、红枣粉、核桃粉、龙眼肉粉、冬虫夏草粉、西洋参粉冲入浓缩药汁中,用小火煎熬,不停地搅拌,熬至黏稠状。
7.离火,自然冷却。用洁净干燥的搪瓷罐、瓷罐、砂锅存放。若用砂锅存放,砂锅底最好抹一层麻油。存放于冰箱中。此为3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功效】益气固表,温补脾肾。
【适用人群】尤其适用于肺脾肾俱虚之消化系统肿瘤术后的人群。
【用法用量】温水兑服,1次1匙(约15毫升),第1周早饭前空腹服用1次,从第2周起早饭前、晚睡前各服用1次。
相关链接
刘沈林治王某,女,60岁,胃癌IB期(T2N0M0)术后4年。术后病理:胃角低分化腺癌,大小约2厘米×1厘米,侵及肌层、淋巴结(0/22)。术后行FOLOX4方案化疗4周期,第3周期化疗过程中曾出现Ⅲ度骨髓抑制,行第4周期化疗时患者胃肠道反应较明显,后改为口服中成药及中药汤剂治疗1年。近2年患者未服用任何药物,未定期复查,平素常自觉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易感,进食后偶有呃逆,胃脘不舒,倦怠乏力,眩晕,腰膝酸软。2008年10月入院,入院时患者面色萎黄,时有呃逆,气短乏力,体位改变时头晕明显,腰背部冷痛,大便溏薄,夜尿频多,睡眠不佳,多梦易惊,舌淡胖,苔薄,脉细弱。入院后查胸部及全腹部MRI未见明显异常,各项肿瘤指标均正常。证属肺脾两虚,心肾不足。治以益气固表,温补脾肾。
患者2009年1月复诊时诉已服用扶正抗癌膏3个月,自觉腰膝酸软、乏力眩晕明显改善,出院后3个月内未再发生外感;2009年4月再次复诊时,患者诉大便已实,睡眠尚佳。
方中以太子参、冬虫夏草培本固元;玉屏风散补肺益气固表;肺气根于肾,且此患者本已有肾阳不足,因此用大批温补肾阳之药,如巴戟天、菟丝子、狗脊、何首乌、杜仲、川续断等益肾固元敛肺;当归、柏子仁、酸枣仁、首乌藤等养血安神;方中寓有归脾汤,有良好的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肉桂、半夏温中健脾,以助气血之生化;左金丸辛开苦降,降逆止呃;苏梗、枳壳理气和胃;女贞子、炙乌梅酸甘化阴;炙黄精、西洋参益气养阴;碧桃干固表敛汗。
对于胃癌术后长期处于正气亏虚,脏腑功能羸弱的患者,手术对于脾胃功能有很大的影响,患者胃口不佳,不欲饮食的情况较多,中药汤剂煎熬之后,量多味苦,部分患者难以接受,服后更易败胃,而膏方在方中加冰糖、蜂蜜、龙眼肉、红枣等甘甜之品,患者易于接受,且服用方便;其次,肿瘤患者往往五脏、气血阴阳俱虚,普通汤药无法面面俱到,调养全身,膏方则可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
注意事项
感冒、发热、腹泻等急性病忌服;忌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服本方期间忌服鸡血、鸭血等血制品以及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