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即泻——疏肝健脾膏(马贵同膏方)
【药物组成】
中药煎剂:柴胡120克、郁金120克、香附100克、白芍180克、生甘草60克、炒防风120克,半夏100克,陈皮100克、枳壳150克、益智仁120克、炙黄芪300克、党参120克、白术120克、茯苓150克、怀山药300克、生薏苡仁100克、熟薏苡仁100克、仙茅120克、淫羊藿300克、丹参300克、红花100克、益母草150克、山茱萸120克、赤石脂150克、大腹皮150克、木香100克、砂仁(后下)60克、桂枝120克、八月札150克、黄精120克。
胶类药:阿胶400克、鳖甲胶100克。
调味药:高丽参精2瓶、西洋参粉100克、冰糖500克。
【制备方法】
1.将中药饮片(砂仁除外)放入砂锅中,冷水浸泡约10小时,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30分钟,煎出药汁约500毫升,倒出。
2.将药渣添冷水继续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500毫升,倒入第1次的药汁中。
3.同上煎煮法煎煮第3次,水烧开后放入砂仁,再用小火煎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500毫升,倒入前两次的药汁中。
4.把阿胶、鳖甲胶放入黄酒中浸泡去腥,待膏溶胀后,倒入煮好的清药汁中。
5.煎煮浓缩药汁,沉淀,离火待用。
6.将高丽参精、西洋参粉、冰糖冲入浓缩药汁中,用小火煎熬,不停地搅拌,熬至黏稠状。
7.离火,自然冷却。用洁净干燥的搪瓷罐、瓷罐、砂锅存放。若用砂锅存放,砂锅底最好抹一层麻油。存放于冰箱中。此为3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功效】疏肝行气,和血止痛,益气健脾。
【适用人群】尤其适用于肝脾不调型腹痛即泻的患者。
【用法用量】温水兑服,1次1匙(约15毫升),第1周早饭前空腹服用1次,从第2周起早饭前、晚睡前各服用1次。
相关链接
马贵同治一患者,女,43岁,2009年11月30日初诊。患者反复腹泻10余年。遇情绪激动或受凉后,易腹痛欲泻,日行大便2~3次,质溏,色黄。平素大便日行1次。胃纳可,胃胀偶作,无反酸,畏寒,饥饿时易不适,烦躁易怒,月经数月一行。舌淡红,苔薄,脉细弦。予以膏方调理。
该患者平素烦躁易怒,遇情绪激动易腹痛欲泻发作,多因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脾失健运所致;患者反复腹泻10余年,病久必致脾胃虚弱,受纳水谷精微之功能受碍,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而成泄泻,此乃肝脾二脏之病也;肝失疏泄,故胃胀偶作;气郁导致血滞,故月经数月一行;舌淡红,苔薄,脉细弦,亦为肝旺脾虚之象。四诊合参,该病证属肝气乘脾,气结血凝,脾胃虚弱。治拟疏肝行气,和血止痛,益气健脾。
选方柴胡疏肝散加减,以疏肝行气,和血止痛,加郁金以增行气解郁、活血止痛之力,加防风以散肝舒脾。另取香砂六君子汤加味,以健脾和胃,理气止痛,加炙黄芪、怀山药以助补脾益气之功,辅以生、熟薏苡仁健脾利湿,选山茱萸、赤石脂以补益肝肾,加强收涩止泻之力,并用益智仁、仙茅、淫羊藿以温补脾肾。选用丹参、红花、益母草、桂枝以行血补血,通脉祛瘀,四药并用同治月经不调。为防膏方过于滋腻而碍胃,同时伍入八月札等以理气醒脾。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行气、和血止痛、益气健脾之功。
注意事项
感冒、发热、急性腹泻等急性病忌服;忌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等不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