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囊潮湿——清热利湿膏
【药物组成】
中药煎剂:萆薢300克、土茯苓300克、黄柏100克、怀牛膝150克、生薏苡仁150克、苍术100克、泽泻150克、茯苓150克、乌药100克、白鲜皮100克、小茴香30克、车前子150克、当归100克、地肤子100克、生甘草30克。
胶类药:龟甲胶100克、阿胶100克。
调味药:生姜汁100毫升、冰糖200克。
药物加减方法:睡眠欠佳者,加百合200克、首乌藤200克;食纳欠馨者,加生山楂100克、炒麦芽200克;便秘者,加制大黄30克、决明子150克;瘙痒明显者,加苦参100克、蛇床子50克。
【制备方法】
1.将中药饮片放入砂锅中,冷水浸泡约1小时,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30分钟,煎出药汁约300毫升,倒出。
2.将药渣添冷水继续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300毫升,倒入第1次的药汁中。
3.同上煎煮法煎煮第3次,水烧开后用小火煎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300毫升,倒入前两次的药汁中。
4.把阿胶、龟甲胶放入黄酒中浸泡去腥,待膏溶胀后,倒入煮好的清药汁中。
5.煎煮浓缩药汁,沉淀,离火待用。
6.将生姜汁、冰糖冲入浓缩药汁中,用小火煎熬,不停地搅拌,熬至黏稠状。
7.离火,自然冷却。用洁净干燥的搪瓷罐、瓷罐、砂锅存放。若用砂锅存放,砂锅底最好抹一层麻油。存放于冰箱中。此为1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功效】清利下焦,除湿止痒。
【适用人群】尤其适用于下焦湿热型阴囊潮湿、阴囊湿疹的患者。
【用法用量】温水兑服,1次1匙(约15毫升),第1周早饭前空腹服用1次,从第2周起早饭前、晚睡前各服用1次。
注意事项
感冒、发热、腹泻等急性病忌服;忌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孕妇忌服。
相关链接
李师傅有个难言之隐,阴囊总是潮潮的,到某皮肤病研究所检查,被诊断为阴囊湿疹,但久治不愈。
阴囊具有一定的舒缩功能,其皮肤中有大量的汗腺,从而可以调节局部的温度,如果阴囊分泌出的汗液不能及时散发,局部温度升高,汗液分泌增加,就会感到阴囊总是湿湿的了。长期多汗潮湿的阴囊容易发生炎症而出现外阴瘙痒。
李师傅爱喝酒,爱吃辣,这样的人湿热特别大,伸出舌头来,舌苔特别厚腻,黏黏的,小便黄,气味重。每逢梅雨季节,湿热的天气使得阴囊更加潮湿。我告诉他,要根治此病必须调理湿热体质。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学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之品、甜食,则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者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热重者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
此外,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服用了1料清热利湿的膏方,李师傅的难言之隐已经基本解除,我让他用中药苦参煎水外洗患处,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