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益肾泄浊膏(唐汉钧膏方)

痛风——益肾泄浊膏(唐汉钧膏方)

【药物组成】

中药煎剂:炙黄芪300克、潞党参300克、于白术200克、云茯苓200克、广陈皮100克、姜半夏100克、豆蔻(后下)50克、紫苏梗100克、生山楂100克、山茱萸150克、黄精200克、灵芝草100克、淫羊藿150克、肉苁蓉150克、生地黄200克、山慈菇100克、薏苡根100克、夏枯草100克、滁菊花50克、苦丁茶100克、核桃肉250克、红枣200克、莲心150克、枸杞子150克、西洋参(另煎)100克、生晒参(另煎)200克。

胶类药:阿胶250克、鳖甲胶150克。

调味药:饴糖250克、锦纹冰糖350克。

【制备方法】

1.将中药饮片(西洋参、生晒参、豆蔻除外)放入砂锅中,冷水浸泡约10小时,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30分钟,煎出药汁约500毫升,倒出。

2.将药渣添冷水继续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500毫升,倒入第1次的药汁中。

3.同上煎煮法煎煮第3次,水烧开后加入豆蔻,再用小火煎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500毫升,倒入前两次的药汁中。

4.把阿胶、鳖甲胶放入黄酒中浸泡去腥,待膏溶胀后,倒入煮好的清药汁中。

5.煎煮浓缩药汁,沉淀,离火待用。

6.将饴糖、锦纹冰糖冲入浓缩药汁,另将西洋参、生晒参煎汁两遍浓缩至400毫升后冲入药汁中,用小火煎熬,不停地搅拌,熬至黏稠状。

7.离火,自然冷却。用洁净干燥的搪瓷罐、瓷罐、砂锅存放。若用砂锅存放,砂锅底最好抹一层麻油。存放于冰箱中。此为3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功效】健脾益气,益肾泄浊,清火平肝。

【适用人群】尤其适用于脾肾不足之湿热内蕴型痛风的患者。

【用法用量】温水兑服,1次1匙(约15毫升),第1周早饭前空腹服用1次,从第2周起早饭前、晚睡前各服用1次。

相关链接

唐汉钧治朱某,男,50岁。癸未年冬日定制膏方。患者患痛风6年,每年发作2~3次,高血压病史10余年。嗜食肥甘,形体丰腴,肢软无力,虚汗频频,胃脘易胀,性急易怒,面红目赤,口苦,大便偏干。血脂、血黏度、血尿酸高于正常值。舌红,苔薄,脉弦细。天命之年,气血渐衰,形丰之体,易酿痰湿,脾弱则运化少权,水亏则不能涵木。治当健脾益气,益肾泄浊,佐以清火平肝。药饵之外还应素食养性。

该患者虽形体丰腴,但虚汗频频,乃形盛气虚之候;性急易怒,肝火偏旺,实则肾水不足之故;脾肾不足,体内湿浊不能及时清泄,因此痛风缠绵不愈。治疗上以六君子汤加减,以健脾益气化湿;六味地黄丸加减,以滋养肾阴;夏枯草、菊花、苦丁茶可清肝火;山慈菇、薏苡根是治疗痛风的经验用药。

经过治疗,患者来年痛风未发,肝火上炎诸症亦除,前方加减,再服1料,随访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