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痰湿质——化痰除湿膏
【药物组成】
中药煎剂:法半夏100克、橘红100克、桔梗100克、枳实100克、熟大黄50克、川芎60克、炒白芍100克、茯苓100克、炙甘草30克、黄芩100克、苍术100克、神曲100克、山楂100克、浙贝母100克、竹茹100克、佛手100克、香橼100克、制南星60克、泽泻150克、荷叶100克、姜黄100克、制何首乌150克、黄芪100克、党参100克、炒白术100克、白扁豆100克、怀山药100克、莲子肉100克、薏苡仁200克、广木香100克。
胶类药:阿胶200克。
调味药:冰糖250克。
【制备方法】
1.将中药饮片放入砂锅中,冷水浸泡约1小时,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30分钟,煎出药汁约300毫升,倒出。
2.将药渣添冷水继续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300毫升,倒入第1次的药汁中。
3.同上煎煮法煎煮第3次,水烧开后用小火煎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300毫升,倒入前两次的药汁中。
4.把阿胶放入黄酒中浸泡去腥,待膏溶胀后,倒入煮好的清药汁中。
5.煎煮浓缩药汁,沉淀,离火待用。
6.将冰糖冲入浓缩药汁中,用小火煎熬,不停地搅拌,熬至黏稠状。
7.离火,自然冷却。用洁净干燥的搪瓷罐、瓷罐、砂锅存放。若用砂锅存放,砂锅底最好抹一层麻油。存放于冰箱中。此为1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功效】化痰除湿。
【适用人群】化痰除湿膏适合于典型的痰湿体质。常见的表现为:咳嗽痰多,质黏色白,易咯,胸闷,甚则气喘痰鸣,头晕目眩,惊悸不宁,烦躁不寐,泛恶欲吐,口淡不渴,头身困重,脘腹痞闷胀痛,食少便溏,面色晦黄,或肌肤面目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用法用量】温水兑服,1次1匙(约15毫升),第1周早饭前空腹服用1次,从第2周起早饭前、晚睡前各服用1次。
相关链接
化痰除湿膏主要选择可健脾利湿、化痰泄浊的方药。综观其中的药物功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为专门化痰的药物,如法半夏、橘红、桔梗、浙贝母、竹茹、制南星等,这些药物相互配伍,化痰功效卓著;一组为除湿的药物,如苍术、茯苓、泽泻、薏苡仁等,这些药物相互配伍,具有化湿、燥湿、利湿的作用;一组为化浊的药物,如熟大黄、黄芩、荷叶等;一组为补气健脾的药物,如黄芪、党参、炒白术、白扁豆、怀山药、莲子肉、炙甘草等,因“脾为生痰之源”,这些药物组合在一起,具有较好的健脾益气作用,以助脾的运化功能;一组药则在方中起到理气开胃的作用,如佛手、香橼、枳实、广木香、神曲、山楂等,使膏方补而不腻,使药力被人体充分吸收,以发挥作用;一组为制何首乌、炒白芍、川芎、姜黄等养血活血药物,以促进机体排除痰湿瘀滞;更选用具有滋补阴血作用的阿胶收膏,目的在于祛邪而不伤正气。
一般来说,患者服用膏方后能获得一定的效果,但化除体内痰湿在短期内较难获得全功,单凭一料膏方恐怕难以完全解决问题,停药后还需用一段时间的成药以巩固疗效,如平胃散、藿香正气水等,可以根据病情对症选择,长期服用。
注意事项
感冒、发热、腹泻等急性病忌服;忌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孕妇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