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苦、口腔异味——清热化湿膏
【药物组成】
中药煎剂:柴胡100克、炒黄芩100克、黄连30克、蒲公英300克、生地榆300克、藿香100克、佩兰100克、茵陈150克、茯苓150克、炒白术150克、法半夏100克、干姜30克、广郁金100克、炙甘草30克。
胶类药:龟甲胶100克、阿胶100克。
调味药:生姜汁200毫升、冰糖100克。
药物加减方法:睡眠欠佳者,加百合200克、首乌藤200克;食纳欠馨者,加生山楂100克、炒麦芽200克;便秘者,加制大黄30克、决明子150克;胃脘及胁肋部疼痛者,加延胡索100克、生白芍150克;小便色黄混浊者,加土茯苓200克、滑石100克。
【制备方法】
1.将中药饮片放入砂锅中,冷水浸泡约1小时,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30分钟,煎出药汁约300毫升,倒出。
2.将药渣添冷水继续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300毫升,倒入第1次的药汁中。
3.同上煎煮法煎煮第3次,水烧开后用小火煎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300毫升,倒入前两次的药汁中。
4.把阿胶、龟甲胶放入黄酒中浸泡去腥,待膏溶胀后,倒入煮好的清药汁中。
5.煎煮浓缩药汁,沉淀,离火待用。
6.将生姜汁、冰糖冲入浓缩药汁中,用小火煎熬,不停地搅拌,熬至黏稠状。
7.离火,自然冷却。用洁净干燥的搪瓷罐、瓷罐、砂锅存放。若用砂锅存放,砂锅底最好抹一层麻油。存放于冰箱中。此为1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功效】清利肝胆,化湿和胃。
【适用人群】尤其适用于湿热内蕴之口苦、口腔异味、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
【用法用量】温水兑服,1次1匙(约15毫升),第1周早饭前空腹服用1次,从第2周起早饭前、晚睡前各服用1次。
相关链接
翟先生有慢性糜烂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胆囊炎,平时主要表现是口苦、口臭明显,要求膏方调理。
我给他开了1料膏方,并且建议他每天服用“生地榆”这味药煮水代茶饮用。翟先生直接手机上网查了一下这味药的功效。他非常疑惑:“地榆这味药网上说是治水火烫伤和痔疮出血的,为什么要我用它当茶喝呢?”
我笑了笑,说道:“中药是可以灵活使用的。地榆外用治水火烫伤效果卓著,众所皆知,它能控制创面渗出,起到预防和控制感染、消除疼痛、促进新皮生长、创面迅速愈合等作用。我们可以触类旁通,用于内科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及上消化道出血之呕血、黑便等。”
“至于你的口苦、口腔异味,主要和胆囊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西医主要是抗生素、抑酸、护胃等治疗,目的主要是杀菌。中医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幽门螺杆菌的生存环境——湿热。用清热利湿之法根除其生存环境,便可取到治本的效果。经典中药就是蒲公英,平时也可以煮水当茶喝,此药可以清热利湿,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它可以直接抗幽门螺杆菌。对于此病可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因为西药的抗生素类似于中医所谓苦寒败胃的药物,所以使用中药扶助脾阳非常关键,此病不能一味清热,一定要顾护脾的阳气。”
服用膏方1料,翟先生的口苦明显改善,其间他也使用了西医“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1周,因为联合中药,总体感觉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复查幽门螺杆菌为阴性。
注意事项
感冒、发热、腹泻等急性病忌服;忌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孕妇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