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调肝利湿膏(马绍尧膏方)

特应性皮炎——调肝利湿膏(马绍尧膏方)

【药物组成】

中药煎剂:柴胡90克、当归90克、赤芍90克、白芍90克、香附90克、郁金90克、延胡索120克、党参120克、焦白术120克、茯苓120克、焦扁豆120克、山药150克、苍术150克、黄柏90克、萆薢120克、猪苓120克、土茯苓300克、生薏苡仁300克、白鲜皮300克、地肤子90克、苦参120克、苍耳草90克、辛夷90克、生地黄200克、牡丹皮90克、豨莶草120克、车前草300克、首乌藤300克、桔梗90克、姜半夏90克、陈皮90克、谷芽150克、麦芽150克、焦山楂120克、焦六曲150克、生甘草30克。

胶类药:龟甲胶50克、鳖甲胶50克。

调味药:生晒参粉50克、西洋参粉50克、冰糖150克、饴糖150克。

【制备方法】

1.将中药饮片放入砂锅中,冷水浸泡约10小时,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30分钟,煎出药汁约500毫升,倒出。

2.将药渣添冷水继续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500毫升,倒入第1次的药汁中。

3.同上煎煮法煎煮第3次,水烧开后用小火煎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500毫升,倒入前两次的药汁中。

4.把龟甲胶、鳖甲胶放入黄酒中浸泡去腥,待膏溶胀后,倒入煮好的清药汁中。

5.煎煮浓缩药汁,沉淀,离火待用。

6.将生晒参粉、西洋参粉、冰糖、饴糖冲入浓缩药汁中,用小火煎熬,不停地搅拌,熬至黏稠状。

7.离火,自然冷却。用洁净干燥的搪瓷罐、瓷罐、砂锅存放。若用砂锅存放,砂锅底最好抹一层麻油。存放于冰箱中。此为3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功效】疏肝健脾,益气养血,和胃化湿,祛风清热。

【适用人群】尤其适用于肝脾不和,气血失养之风热犯表型特应性皮炎的患者。

【用法用量】温水兑服,1次1匙(约15毫升),第1周早饭前空腹服用1次,从第2周起早饭前、晚睡前各服用1次。

注意事项

感冒、发热、腹泻等急性病忌服;忌服酒、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相关链接

马绍尧治周某,女,31岁。初诊日期:2006年12月23日。主诉:反复皮疹瘙痒10年。确诊为特应性皮炎10年,以往有鼻炎病史,其子患有哮喘,曾经常规抗组胺药及中药治疗,改善不显。平素精神紧张,今日因工作劳累,皮疹再次加重,而同时经期出现“痛经”,大便干结,夜寐欠安。检查:患者颈、胸、背及腹部可见片状干燥性红斑、丘疹,表面浅薄鳞屑,部分浸润性斑块,因瘙痒搔抓而见抓痕、血痂。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脉沉细。辨证:该患者乃先天禀赋弱,后天肝脾伤,气虚血不适,阴虚内热生,体弱感风湿,肌肤生皮疹。治宜疏肝健脾,益气养血,和胃化湿,祛风清热。予以膏方调理。

复诊:2007年12月5日。去年服膏方后皮疹无新发。检查:躯干、头面无皮疹,仅四肢弯曲处皮肤粗糙肥厚,呈苔藓样变,舌淡红,苔薄,脉细。因前方有效,要求不改,但酌情加丹参300克、王不留行120克、熟地黄200克、鸡血藤300克,并加蜂蜜50克共成膏。

中医学认为,先天过敏性湿疹主要因先天禀性不耐,腠理不密,复感风湿热邪,加之脾胃薄弱,失于健运,湿热内生,阻于肌肤所致。反复发作或病久不愈,耗伤阴液,营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成慢性发作。由于儿童期最突出的特点是稚阴稚阳,脏腑柔弱,形气未充,患儿使用时药味尽量避免过分滋腻,一般不建议服用膏方,而到成年后体质基本定型,根据阴阳偏衰辨证论治即可,但仍应注意劳逸结合与饮食调摄。

本方以四君子汤、二陈汤、逍遥散为主,再加健脾和胃、养血祛风止痒诸药,每年冬季服药,预防复发,实乃治本病之良法。另外,诊治本类患者,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注意所用药物是否会引起患者的过敏反应,尤其是阿胶(驴皮)、鹿角等血肉有情之品,以免治疗适得其反。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