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湿热质——清热利湿膏

典型湿热质——清热利湿膏

【药物组成】

中药煎剂:黄芩100克、黄连100克、黄柏100克、茵陈300克、滑石100克、栀子100克、熟大黄80克、法半夏100克、橘红100克、枳实100克、川芎60克、炒白芍150克、茯苓100克、苍术100克、神曲100克、山楂100克、竹茹100克、佛手100克、香橼100克、胆南星50克、泽泻150克、荷叶100克、制何首乌150克、党参100克、白扁豆100克、黑豆100克、莲子100克、薏苡仁200克、生甘草30克、决明子150克、虎杖150克。

胶类药:阿胶200克。

调味药:冰糖250克。

【制备方法】

1.将中药饮片放入砂锅中,冷水浸泡约1小时,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30分钟,煎出药汁约300毫升,倒出。

2.将药渣添冷水继续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300毫升,倒入第1次的药汁中。

3.同上煎煮法煎煮第3次,水烧开后用小火煎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300毫升,倒入前两次的药汁中。

4.把阿胶放入黄酒中浸泡去腥,待膏溶胀后,倒入煮好的清药汁中。

5.煎煮浓缩药汁,沉淀,离火待用。

6.将冰糖冲入浓缩药汁中,用小火煎熬,不停地搅拌,熬至黏稠状。

7.离火,自然冷却。用洁净干燥的搪瓷罐、瓷罐、砂锅存放。若用砂锅存放,砂锅底最好抹一层麻油。存放于冰箱中。此为1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功效】化痰除湿。

【适用人群】清热利湿膏适合于典型的湿热体质。常见的表现为:胁肋胀痛,或有痞块,口苦,腹胀,纳少呕恶,大便不调,小便短赤。或寒热往来,或身目发黄,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浊阴痒。脘腹痞闷,纳呆呕恶,便溏尿黄,肢体困重,或面目肌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子,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用法用量】温水兑服,1次1匙(约15毫升),第1周早饭前空腹服用1次,从第2周起早饭前、晚睡前各服用1次。

注意事项

感冒、发热、腹泻等急性病忌服;忌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服本方期间忌服鸡血、鸭血等血制品。

相关链接

清热利湿膏主要选择可分消湿浊、清泻伏火的方药。综观其中的药物功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为清热燥湿的药物,如黄芩、黄连、黄柏、苍术等;一组为利湿泄浊药,如熟大黄、茵陈、滑石、栀子、泽泻、荷叶、黑豆、薏苡仁、虎杖等,这些药物相互配伍,使得湿热从小便排出;一组为清热化痰的药物,如法半夏、橘红、竹茹、胆南星、决明子等;一组为健脾补气的药物,党参、白扁豆、莲子、生甘草等,加强脾的运化功能,以治其根本;一组药则在方中起到理气开胃的作用,如佛手、香橼、枳实、神曲、山楂等,使膏方补而不腻,使药力被人体充分吸收,以发挥作用;一组为川芎、炒白芍、制何首乌等养血活血药物,以促进机体排除湿热瘀滞;更选用具有滋补阴血作用的阿胶收膏,目的在于祛邪而不伤正气。

一般来说,患者服用膏方后能获得一定的效果,但祛除体内湿热在短期内较难获得全功,单凭一料膏方恐怕难以完全解决问题,停药后还需用一段时间的成药以巩固疗效,如龙胆泻肝丸、甘露消毒丹、茵栀黄口服液等,可以根据病情对症选择,长期服用。

注意事项

感冒、发热、腹泻等急性病忌服;忌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孕妇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