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安神定悸膏
【药物组成】
中药煎剂:生晒参60克、麦冬150克、五味子60克、生牡蛎(先煎)300克、生龙骨(先煎)300克、丹参200克、石菖蒲100克、远志60克、郁金100克、茯苓150克、茯神150克、桂枝100克、炙甘草50克。
胶类药:鹿角胶100克、阿胶100克。
调味药:生姜汁100毫升、冰糖200克。
药物加减方法:睡眠欠佳者,加炒酸枣仁150克、合欢皮100克;食纳欠馨者,加生山楂100克、炒麦芽200克;便秘者,加火麻仁120克、肉苁蓉100克。
【制备方法】
1.将生牡蛎、生龙骨放入砂锅中,添加适量冷水后煮开,放入在外面已经用冷水浸泡约1小时的中药饮片,共同煎煮,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30分钟,煎出药汁约300毫升,倒出。
2.将药渣添冷水继续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300毫升,倒入第1次的药汁中。
3.同上煎煮法煎煮第3次,水烧开后用小火煎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300毫升,倒入前两次的药汁中。
4.把阿胶、鹿角胶放入黄酒中浸泡去腥,待膏溶胀后,倒入煮好的清药汁中。
5.煎煮浓缩药汁,沉淀,离火待用。
6.将生姜汁、冰糖冲入浓缩药汁中,用小火煎熬,不停地搅拌,熬至黏稠状。
7.离火,自然冷却。用洁净干燥的搪瓷罐、瓷罐、砂锅存放。若用砂锅存放,砂锅底最好抹一层麻油。存放于冰箱中。此为1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功效】益气通脉,安神定悸。
【适用人群】尤其适用于心气不足之心慌、多汗、失眠、易受惊吓的人群。
【用法用量】温水兑服,1次1匙(约15毫升),第1周早饭前空腹服用1次,从第2周起早饭前、晚睡前各服用1次。
注意事项
感冒、发热、腹泻等急性病忌服;忌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孕妇忌服。
相关链接
张女士特别容易心慌,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提示心肌供血不足,服用了一些中成药,但效果平平,心慌在疲劳时更容易发作。另外,她还有一些典型的气虚表现:气短、声音低弱无力。我向她推荐了一个古方——生脉散。
生脉散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功效。人参益气,麦冬养阴,五味子收敛生津。其组方特点:一补养,一清润,一收敛,使气复津回,汗止阴存,脉得气充则可复生,故名“生脉”。现代研究表明,生脉散有增加冠脉流量、强心、保护心肌、抑制血小板聚集、抗休克、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抗炎、抗癌、抗突变、预防中暑等作用。
总之,常服生脉散,有利于保养心脏。服用了含有生脉散的膏方两个月后,张女士心慌的次数明显减少,睡眠也改善了不少。我告诉她,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睡眠等心理活动的功能。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人则精神健旺,神志清楚,睡眠较佳,否则可能会神志异常,出现惊悸、健忘、失眠、癫狂等症,并引起其他脏腑的功能紊乱,产生各种疾病。对于张女士来说,当心气不足被纠正后,其所引起的失眠就可改善,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好处,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正所谓“治病必求其本”。
注意事项
感冒、发热、腹泻等急性病忌服;忌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服本方期间忌服萝卜。